固态电池,这股新能源领域的新风潮,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整个行业。从“听起来很远”到“肉眼可见”,可谓是科技圈一场“饼画成了真的”大戏。上汽名爵推出全球首个量产半固态电池车型、新玩家华域汽车快速入局、锂矿大佬赣锋锂业深度布局,固态电池正在以一种让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扩张版图。这背后有哪些值得思考的产业逻辑,谁又能从中笑到最后?
先别急着站某家队伍,让我们撇开市场情绪,看看这股电池革命的背后本质。追根究底,固态电池凭什么让所有车企、电池商垂涎欲滴?答案很简单——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而且是新能源车、飞行汽车等高科技产品的“灵魂供给”。一句话总结:这玩意儿是真香。
赢家的蛋糕摆在那儿,谁都想抓一块。清陶能源,这个清华博士们一手攒起来的科研企业,直接杀出重围,成为上汽半固态电池车型背后的关键参与者。可以说,清陶能源没让清华的校誉失色,反倒让行业头部企业压力倍增。不过,光靠清陶一家显然不足以“通关”这个游戏。动力电池领域,从宁德时代到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再到欣旺达与蜂巢能源,已经呈现出豪强混战的态势。谁能赢得这场混战,谁就是未来新能源生态链的真正掌控者。
不过,混战归混战,从中期来看,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三家企业可以说是你追我赶,各怀绝技。要论市场突破速度,国轩高科算是抢了头筹,装车路测的固态电池已经启动。从其推出的金石全固态电池和多款产品来看,技术落地步伐还是相当快的。同时,他们还和亿航智能展开了合作,以航空器动力系统为突破口,活生生把固态电池从地上用到了天上。一战封神这词用在这里,妥妥不过分。
但你说国轩稳坐高地,也别下论断太早。亿纬锂能凭借成本管控直接杠上业内顶流,2024年的净利率在8.68%,遥遥领先于其他同行。再加上其储能电池领域的深耕,甚至于早早进入大圆柱电池量产领域,全球布局70GWh产能。别看他们布局慢,可这家公司打得是“储能+固态”的双重保险,未来怕是把握了电池革命的两张王牌。
至于欣旺达,固态电池这块可能显得有些“后进生”的姿态,但凭借消费电池领域那硬核霸主地位,每年出货量包揽华为、小米、苹果等大品牌订单,盈利压力倒没太大问题。不过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欣旺达能否从“手机电池一哥”切换到固态电池新贵,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未来几年的技术突破。
细看这些玩家的动作,其实也能窥见新能源产业的风口正在悄悄转向。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早已突破50%,随着更多动力电池公司递交港股上市申请,直接推进全球化扩张,这是在造“第二赛场”,谋求海外议价空间。要知道,下游整车厂压价如狼,上游金属价格也是说涨就涨,谁能在“夹板经济”中活下去,获取盈利与规模的双重优势,将直接决定最终赢家。
有意思的是,这场新能源电池的博弈,还藏着隐秘的“排位战”。宁德时代固然一家独大,但后起之秀们注定不会就这么束手就擒。国轩的速度、亿纬的盈利能力、欣旺达的消费电池霸主地位,无不在赌一个未来产业格局的重新洗牌。
所以问题来了,固态电池是否会成为这个场子里的“核武器”?谁又能真正挖掘这个产业的新大陆?吃瓜群众或许不需要操心技术细节,但无论你买车买股还是了解趋势,这些新科技与新玩家的动态却都承载着我们未来生活更多的可能性。
讲到这,我们不妨反问一句:在这样的技术竞速中,我们是选择押注一家头部企业,还是相信这场竞争本身能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毕竟,未来的胜负早已不局限于下一个量产电池,而是看谁能为世界带来更颠覆的创新体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