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一台车赚不了几个钱,吉利到底图个啥?怪就怪在这,他们还真把这桩很多人眼里的亏本买卖,硬生生干成了全品类销冠。
说实话,谁能想到,在高端新能源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真正撑起半边天的,竟然是那些不起眼的小家伙。你去看数据就知道了,今年前三季度,十万以内的新能源车卖了超过两百万辆,增速是所有价格区间里最猛的。特别是A00和A0级那种小型电动车,一下卖出去两百三十万辆,占了整个新能源市场的四分之一还多。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买车越来越实在了,花里胡哨的东西看多了,最后还是要回归到日常代步。
所以吉利星愿这个小东西的出现,就显得特别有意思。单靠它一款车,前三季度就卖了将近三十五万辆,成了全品类的销冠。这不仅让吉利自己的腰包鼓了,还占到了整个上市公司销量的16%。更重要的是,它像个先锋,硬是把银河这个新品牌推到了新能源的第一阵营里。
这个逻辑,吉利汽车销售公司的总经理范峻毅看得很透。他说,星愿的成功不是运气,而是精准地抓住了用户想要什么,并且快速做出了反应。什么宁德时代的电芯、后置后驱、多连杆独立悬架,甚至一个70L的前备箱,这些通常不会出现在这个价位车上的东西,吉利都给你了。再加上新出的车型颜色,价格压在六万多到九万多,这对于追求价值感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不言而喻。
当然,卖车只是第一步。吉利真正的算盘,可能是把人先骗进来。他们内部把这叫做我们的大家庭。你想啊,吉利造车快四十年,手上攒了超过一千八百万的老用户。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内部循环系统。今天你买了六万块的星愿,开着感觉不错,过几年想换车了,看看同体系的领克、极氪,甚至路特斯,是不是顺理成章?先用一个小车把你变成吉利的人,之后的事就好办了。
这种玩法,让吉利在新能源的棋局上走得相当稳。今年9月份,吉利银河品牌下面就有六款车月销都过万了。更夸张的是银河M9,一台C级混动SUV,上市才十一天就冲到了细分市场第二。这背后,就是那个庞大体系的力量在输血。
现在回头看,吉利这几年,一边喊着要聚焦实体制造主业,一边又悄悄布局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甚至空天技术。这一切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根基在哪?还是在汽车这个基本盘上。所以,哪怕是星愿这种看似利润微薄的小车,也必须承担起走量的任务,因为它能为整个体系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谁说小车不赚钱?当它能为你带来源源不断的人,这盘棋,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