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刚被朋友坑了一次,结果没过多久又在同一个地方栽跟头。最近领克汽车就上演了这样的戏码,短短时间内连续两次新车信息被提前曝光,连吃瓜群众都看傻眼了。
上次领克900的保密资料泄露事件还没查清楚,这次领克10EM-P的素材又莫名其妙流出来了。更巧的是,两次泄密的都是同一位汽车博主陈震。这不禁让人怀疑,难道领克汽车的保密措施就是个摆设?技术加密、人员培训、流程规范这些听着高大上的词,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根本不管用。
领克汽车的副总穆军赶紧出来解释,说这批素材本来是准备晚上公布的,不知道怎么就被泄露出去了。但网友们可不买账,有人直接质疑:该不会是官方自己故意放出来的吧?毕竟上次泄密事件让领克900上了热搜,这次是不是想复制同样的套路?不过这次WEIQI红人营销公司已经道歉了,看来那500万的赔偿金是拿不到了。
说实话,领克的车子确实不错,但这一连串的泄密事件让人对品牌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如果连自家新车的保密工作都做不好,车主们怎么能放心把个人信息交给他们呢?从领克900到领克10EM-P,汽车圈的泄密连续剧越来越精彩,但背后的原因更值得深思。
到底是车企的保密协议形同虚设,还是某些媒体为了流量不择手段?又或者是车企自己在玩营销把戏?这个问题真的让人越想越有意思。你看现在很多品牌都喜欢搞悬念营销,但玩过头了就容易翻车。就像小朋友玩捉迷藏,故意露出马脚让人找到,次数多了就没人愿意陪你玩了。
话说回来,如果一个品牌连最基本的保密都做不好,消费者凭什么相信它能保护好更重要的数据呢?这就像你去餐馆吃饭,发现厨房连基本的卫生都搞不好,你还敢吃他们做的菜吗?现在买车可不只是买个交通工具,更是一堆智能设备和数据的集合体。信息安全这件事,真的不能马虎。
你觉得这次事件到底是谁的问题?是车企管理不善,还是有人故意为之?或者这就是现在常见的营销手段?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毕竟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说不定你能看出我们都没发现的细节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