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智能驾驶实测,究竟有多强,竞争力全面解析

如今的汽车市场,人们聊天的话题似乎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几年前,大家聚在一起,聊的还是这辆车能跑多远,充电桩好不好找。

而现在,衡量一辆高端新能源车是否够“顶”,续航里程和加速性能固然重要,但一个越来越关键的指标,是看它的“脑子”好不好用,也就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水平。

腾势智能驾驶实测,究竟有多强,竞争力全面解析-有驾

这其中,腾势汽车所搭载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经常被拿出来讨论。

那么,这套系统究竟是实打实的解决了驾驶痛点,还是仅仅停留在宣传层面的“高科技噱头”?

这需要我们抛开那些复杂的专业术语,从普通人日常驾驶的真实场景中去寻找答案。

对于每天都要在城市里通勤的驾驶者来说,高峰期的路况无疑是一场考验。

传统的定速巡航在这种走走停停的环境下几乎毫无用武之地,而一些基础的辅助驾驶也常常因为过于“守规矩”而显得格格不入。

比如,在一条限速60公里的城市快速路上,如果周围的车流普遍以70公里的时速在行进,固执地保持60公里不仅会影响通行效率,还可能招来后车不耐烦的喇叭声。

腾势系统中的一个“通行效率优先”模式,就是为了解决这种中国特色的驾驶场景而设计的。

它能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周围车流的速度,当发现大环境都在以一个相对更快的速度安全行驶时,系统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将车速从设定的60公里/小时,平顺地提升至与车流同步的70公里/小时。

这个过程非常柔和,驾驶者几乎感觉不到突兀的加速,却巧妙地化解了“当守法良民还是随大流”的两难处境,让驾驶变得更加从容。

处理加塞,是另一个能体现系统“情商”的地方。

在中国复杂的道路上,车辆并线穿插是常态,这极其考验驾驶者的预判和反应。

传统的辅助驾驶系统在遇到有车试图并线时,往往只会采取单一的减速避让策略,显得有些被动。

而腾势的这套系统则表现得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

腾势智能驾驶实测,究竟有多强,竞争力全面解析-有驾

它会综合判断加塞车辆的速度、距离以及意图,迅速做出决策。

如果空间和时机合适,它会辅助驾驶者稍微提速,稳妥地卡住身位,不给对方强行加塞的机会;如果判断对方意图坚决且保持安全距离已经很勉强,它则会提前、线性地减速,留出足够空间让对方汇入,避免了急刹车带来的不适和风险。

这种既能强硬又能谦让的灵活处理方式,背后是基于海量真实路况数据的深度学习,让机器的决策更贴近人类优秀驾驶员的思维。

除了日常通勤,这套系统在应对一些突发和高难度路况时,更能展现其作为安全冗余的价值。

设想一下在光线不佳的雨天夜间,驾驶员的视野和精力都受到很大影响。

当一个外卖电动车从昏暗的小区角落里突然窜出,人眼可能需要零点几秒的反应时间,而这点时间差就可能决定事故是否发生。

此时,车辆的自动紧急制动(AEB)功能就成了最后一道防线。

根据用户的实际反馈,腾势的系统在暗光环境下的目标识别能力相当出色,其雷达和摄像头仿佛拥有了夜视能力,能够比肉眼更早地发现潜在危险并触发制动,其灵敏和果断程度,不亚于以安全著称的传统豪华品牌。

同样,在面对一些极端路况时,比如在狭窄的盘山公路上遭遇临时施工,道路被水马和锥桶挤占得只剩下一车宽度,对向还有来车。

这对于任何驾驶者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而系统此时能够清晰地识别出施工区域的边界,包括锥桶、水马甚至施工人员身上的反光衣,然后通过精准的方向盘微调,以毫米级的精度控制车身,紧贴着护栏或障碍物边缘安全通过。

在某些情况下,系统甚至被赋予了在确保安全时跨越实线绕行的权限,这体现了技术的高度成熟和对自身能力的绝对自信。

当然,智能辅助驾驶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在关键时刻“救场”,更在于将驾驶者从大量重复、繁琐的操作中解放出来,提升出行的整体品质。

停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

腾势智能驾驶实测,究竟有多强,竞争力全面解析-有驾

许多小区的地下车库车位设计得极其刁钻,比如一些尽头的垂直车位,空间狭小,很多老司机都得来回挪动好几把才能停进去。

腾势N7上的一项“易三方泊车”技术,通过后轮双电机独立驱动,实现了后轮小角度转向的能力。

启动辅助泊车后,车辆在狭窄空间内的挪动姿态会让人眼前一亮,后轮的微调让庞大的车身显得异常灵活,往往能一次性干脆利落地停入高难度车位。

官方数据显示,这项技术能缩短约65%的泊车时间,这对于饱受停车困扰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

技术的进化还在于其持续的成长性。

通过OTA(空中升级),车辆的功能在交付给用户后依然在不断完善和增加。

比如,对于很多新手司机来说,出口众多的城市大环岛堪称“迷魂阵”。

升级后的系统,会在进入环岛前几百米就开始语音提示,例如“即将进入环岛,准备从第二出口驶出”,进入环岛后,它会自动辅助驾驶者开启转向灯、选择正确车道、平稳跟车并最终驶出,整个过程的规范和流畅度甚至超过了驾校教练的指导。

再比如,升级后的腾势D9已经能够辅助驾驶员自动通过高速公路的ETC通道,系统在识别到收费站后会自动选择ETC车道并提前减速至安全速度,全程无需驾驶者干预。

这些看似微小的功能迭代,累积起来却极大地降低了驾驶的心理和操作负担。

综合来看,目前市面上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其核心价值并非要完全取代人类驾驶员。

在面对一些极端复杂的突发情况,比如在混乱的菜市场门口突然窜出的行人,最终的决策和操作依然需要驾驶者来完成。

它的定位更像一个能力超群、永不疲劳的“超级副驾”。

它负责处理掉90%的常规、重复性驾驶任务,比如在高速上保持车道、在拥堵路段跟车、在复杂路口导航,从而让驾驶者能够保留充足的精力,去更好地应对那10%的突发状况。

这套逻辑的转变,是从“机器替我开车”到“机器帮我开车”,让驾驶不再是一项紧张的任务,而是成为一种可以享受的过程。

在高端汽车市场,当传统的豪华、舒适、性能已经趋于同质化时,这种能持续进化、真正解决用户痛点、降低驾驶负荷的智能化体验,正成为建立品牌差异化、赢得用户口碑的关键所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