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15.98万电四驱掀开混动遮羞布:单车成本省出2.3万,本田丰田的体面还撑得住吗?

长城15.98万电四驱掀开混动遮羞布:单车成本省出2.3万,本田丰田的体面还撑得住吗?

展厅里站着两台车,一台本田CR-V混动,指导价27万;一台哈弗枭龙MAX四驱,落地不到17万。销售小哥指着配置表问我:“您猜哪台亏电油耗更低?”我扫了眼数据——CR-V 6.8L,枭龙5.5L。这还没完,后者前后双电机四驱,前者单电机两驱。

这账怎么算都不对劲儿。

陪朋友选车这些年,见过太多“PPT造车”和“期货产品”。但这回倒真让我愣了会儿——这车不光把电四驱拉到15万价位,关键技术指标还真能打。说实话,第一反应是觉得哪里不太对,毕竟便宜这么多,总得在哪儿偷工减料吧?

结果上车转悠一圈,发现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

先说动力这块儿。这套Hi4系统前面搁了个P2电机,后面P4电机,加上发动机,三个动力源该怎么配合,全靠那套iTVC扭矩矢量控制。上次带它跑山路过弯,车身侧倾才2度出头,比CR-V混动那3度左右稳多了。系统每秒调一百次扭矩分配,说白了就是哪个轮子该出几分力,算得比你反应还快。

湿滑路面单侧打滑这种事儿,它能直接把全部动力甩给抓地那侧。这脱困能力,有点意思。

油耗数据倒是挺实在。满电能跑105公里纯电,没电了市区开也就5个多油。你想想传统四驱SUV,油耗奔着9个去了,冬天开暖风还得往上蹿。这一年下来能省多少钱?自己算吧。

有人肯定要问:凭啥卖这么便宜?

长城15.98万电四驱掀开混动遮羞布:单车成本省出2.3万,本田丰田的体面还撑得住吗?-有驾

这就得说说长城这几年干的事儿了。电机自己造,电控自己搞,电池找蜂巢能源拿,连芯片都换成了国产地平线方案。把供应链从头到脚捋一遍,不给外国供应商赚差价。据说单车BOM成本比同级合资混动低了2万3,这个数字要是真的,那就能解释很多问题了。

车机三块屏幕看着唬人,用起来确实比预期好点。语音唤醒0.4秒就能响应,导航音乐随便甩,基本不用等。开高速时HUD把导航投在挡风玻璃上,比低头看中控省事儿。这套Coffee OS系统是长城自己写的代码,好不好用另说,起码不用被高通卡脖子。

电池这块儿倒是下了功夫。外壳高强度钢加铝合金,里面横七竖八十几根加强梁,听说做过枪击测试都没起火。虽说平时用不着这么极端,但这份扎实劲儿开着确实踏实些。电池包底部还涂了2毫米防刮层,不怕碎石磕碰。

80到120再加速试过,4秒多就完成了,CR-V混动得快6秒。这差距主要是变速箱的事儿——人家用两挡DHT,低速电机直驱,高速发动机能直接介入,不像单挡结构高速就疲了。

车友群有个哥们跑了3万公里,说到现在也没出啥毛病。首任车主终身免费基础保养,机油机滤工时费全包,一年限1万公里。这政策倒是够实在,至于能坚持多久,那就不好说了。

最近听说这车右舵版已经进泰国了,卖18万人民币,比当地RAV4混动便宜3万。首月订单破5千台,看来不光国内,海外也有人买账。

说到底,15万这个价位能给到电四驱,市面上基本没第二家。至于值不值,得看你怎么想。但有一点挺明确:混动四驱的价格战,算是被长城彻底掀开了。

那些卖二十几万的合资混动,日子可能要难过一阵子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