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也真是件怪事儿,咱们中国人买车,嘴上念叨得最多的就是“空间大”、“实用”、“能装”。
可有一种车,简直就是为了这些需求量身定做的,它有轿车的舒服和好开,又有比很多SUV还能装东西的后备箱,这种车就是旅行车。
但偏偏就是它,在国内市场上一直不温不火,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惨淡。
很多人一听旅行车,都觉得是好东西,有品位,可真到了自己掏钱买车的时候,绝大多数人还是转身就提了一辆SUV。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是旅行车本身不争气,还是咱们的消费观念没跟上趟?
这事儿背后,其实是一笔明明白白的经济账和生活账。
咱们先得往回看看,旅行车这东西,最早是怎么出现在我们生活里的。
大概在十几二十年前,我们能看到的旅行车,几乎清一色都是进口货。
比如大众的迈腾旅行版,甚至更早的桑塔纳旅行版,还有奥迪的A4、A6 Avant,沃尔沃的V60、V90等等。
这些车,说实话,外形确实漂亮,线条流畅,透着一股子欧洲的闲适和格调。
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贵,而且不是一般的贵。
动不动就三四十万,甚至五六十万。
在那个年代,这个价格是什么概念?
足够你买一台尺寸大得多的合资品牌中型SUV,甚至是一些豪华品牌的入门级SUV了。
这就好比你去吃饭,兜里有三百块钱,旁边一家馆子一百块钱就能让你吃得肚儿圆,菜品还丰富;而另一家装修精致的西餐厅,三百块钱可能只够你点一份牛排,想喝汤还得另外加钱。
对于绝大多数精打细算的中国家庭来说,这道选择题根本不用思考。
所以,从一开始,旅行车就被贴上了一个“小众”、“情怀”、“有钱人的大玩具”的标签,它压根就没想过要走进寻常百姓家。
就在旅行车端着架子,等着有缘人来为情怀买单的时候,一股谁也挡不住的浪潮席卷了整个中国汽车市场,那就是SUV的崛起。
SUV为什么能火遍大江南北?
因为它太懂中国人的心思了。
首先,坐姿高,视野好,开起来感觉前方路况一览无余,心里踏实,甚至有一种“高人一等”的心理满足感。
其次,底盘高,咱们国内的路况复杂,偶尔上个马路牙子、走个坑洼的土路,开SUV心里就有底,不怕磕着碰着底盘。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SUV看着高大威猛,给人一种特别结实、特别安全的感觉。
这“高大威猛”的形象,正好就长在了咱们消费者的审美点上。
相比之下,旅行车就显得有点吃亏了,它本质上还是轿车的底盘,车身低趴,看起来远没有SUV那么有气势。
在很多人眼里,旅行车不过就是一台“屁股拉长了的轿车”,既没有轿车那么灵活,又没有SUV那么霸气,定位就显得很尴尬。
你说它能装,SUV看着也能装,而且还能去更远的地方“撒野”。
在这样的大势面前,旅行车自然就成了被拍在沙滩上的前浪。
更要命的是,过去那些进口旅行车,不仅价格贵,给你的东西还特别不实在。
就像有人抱怨的,你花了比国产顶配SUV贵一倍的钱,买回来一台马力小得可怜的进口旅行车,动力弱就算了,后排空间还不大,坐着憋屈。
智能化配置更是少得可怜,很多现在十万块国产车都标配的功能,在它那儿要么没有,要么就得花大价钱选装。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价格太高导致没人买,销量惨淡导致厂家不敢轻易国产化来降低成本,只能继续维持高价进口,于是就更没人买了。
中间也不是没有咱们自己的品牌尝试过,比如宝骏出过一款叫Valli的旅行车,价格确实打下来了,不到十万块,但可惜品牌形象和整体质感,又撑不起大家对旅行车那种“诗和远方”的想象,最后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那么,旅行车在中国市场真的就没救了吗?
就在大家快要放弃的时候,像比亚迪这样的中国品牌,带着一套全新的打法入场了。
它们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精准地找到了旅行车市场的病根,然后对症下药。
首先,它们用最简单粗暴也最有效的一招——价格,直接把旅行车从“神坛”上拉了下来。
当一款混动旅行车的价格能做到十来万起步的时候,整个游戏的性质就变了。
它不再是少数人的情怀收藏品,而是能和同价位的卡罗拉、朗逸、哈弗H6这些热销车型正面竞争的家庭用车。
以前那些觉得旅行车好,但一看价格就摇头的潜在客户,现在终于可以认真地把它放进自己的购车清单里了。
其次,咱们的国产品牌用强大的技术实力,彻底治好了旅行车的“水土不服”。
就拿比亚迪的DM-i混动技术来说,它简直是为中国家庭的用车场景量身打造的。
一百多公里的纯电续航,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在一二线城市,每天上下班通勤、接送孩子买菜,完全可以把它当成一台纯电车来开,一个星期充一次电就够了,每公里的电费也就一毛钱左右,比坐地铁还便宜。
要是周末或者节假日想跑个长途自驾游,也完全没有里程焦虑,加满一箱油,配合电动机,一口气跑上两千公里不是梦,从北京开到广州都不用进加油站。
这个油耗表现,比老款的那些纯燃油旅行车低了一半都不止。
更绝的是,它还支持对外放电。
这个功能在平时可能感觉不到,但一到户外露营的时候,简直就是“神器”。
别人还在手忙脚乱地生火、用充电宝给手机续命的时候,你这边直接从车上接个插排,电磁炉、小冰箱、咖啡机、投影仪、氛围灯全都安排上,瞬间就能把露营的品质提升好几个档次。
这种由技术带来的全新生活体验,是以前那些传统旅行车想都不敢想的。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中国品牌用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重新定义了什么叫“好用的家用车”。
旅行车最大的优势就是空间,这一点被发挥到了极致。
它的后备箱开口高度,普遍比SUV要低个10厘米左右。
别小看这10厘米,对于力气小的女士或者上了年纪的父母来说,往车里搬婴儿车、大米、矿泉水这些重物时,就能省下不少力气,不用再费劲地往上抬了。
后排座椅放倒之后,能形成一个将近一米八长的纯平空间,这简直就是一张移动的双人床,长途旅行累了可以躺下休息,搬家的时候能装下冰箱洗衣机这样的大件,甚至可以铺上垫子,让孩子在里面玩耍。
而且因为车顶是平直的,不像很多SUV为了造型牺牲了后排头部空间,所以坐在旅行车后排,感觉特别开阔,一点也不压抑。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恰恰是真正过日子的家庭最在意的。
再加上现在国产车在智能化配置上的“大方”,像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自动泊车、各种摄像头雷达这些,在合资车上还得加钱选配的东西,咱们直接给你标配。
安全性和便利性,一下子就拉满了。
当然,现在说旅行车的春天来了还为时过早。
很多人心里“轿车才正经,SUV才实用”的观念根深蒂固,对旅行车的保值率也心存顾虑。
但就像我们在4S店里看到的那样,当一个年轻的父亲轻轻松松地把婴儿车、安全座椅、甚至一个宠物狗笼子全都塞进后备箱,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时,你就会发现,市场的风向可能真的在变。
当一款车的价格足够亲民,功能又足够强大,能实实在在地解决掉家庭出行的各种痛点时,那些所谓的“观念”和“顾虑”,可能就没那么重要了。
毕竟,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说,能让生活变得更方便、更省钱、更舒心的车,就是好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