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不放心的产品,我们绝不会交到用户手中,因为我们要对这个品牌负责任。200万用户选择红旗,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
文 / 李苗苗 卢山
2024年,红旗品牌销量突破40万辆。今年上半年,红旗品牌销量22.5万辆,同比增长11.8%,全年将要挑战50万辆。
短短几年时间(2017年品牌复兴),红旗团队把销量从年销几千辆做到如今的规模,用户基盘超过200万大关,成为中国汽车真正的中流砥柱。这份成绩不仅显耀,更令人振奋。
销量迈上新台阶,技术转型智电化的红旗品牌,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上,也来到了国车与国民车共进的关键时刻。
日前,汽车人传媒社长、总编辑李苗苗专访了中国一汽总经理助理、红旗品牌运营委员会副总裁柳长庆。
从他的视角,可以一窥红旗守正创新的发展思路,红旗在转型过程中的改变与不变;更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代红旗人,为这个品牌的发展所付出的智慧与努力。
正如柳长庆所说:“红旗对于我来说,意味着荣耀,更意味着责任。红旗独一无二的存在,一方面让我觉得很庆幸,能够见证红旗从30万辆、40万辆,一步一个台阶走向强大;另一方面,在我的骨子里,热爱红旗已经成了一种我的信仰。”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7月初,中国一汽发布2025年上半年销量数据。1-6月,中国一汽整车销量突破157.1万辆,同比增长6.1%。
作为一汽自主主心骨的红旗品牌,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可圈可点。6月份,红旗品牌单月销量突破5.2万辆,同比增长29.6%;1-6月累计销量突破22.5万辆,同比增长11.8%,稳步领跑自主豪华品牌阵营。
值得注意的是,红旗品牌的智电新产品正在发力破局。今年以来,红旗品牌陆续推出天工08、天工05、天工06等全新纯电产品,6月销量环比增长60.9%;红旗PHEV混动家族系列产品6月销量环比增长16.1%。此外,定位超豪华的红旗金葵花,6月销量也环比增长9.0%。新能源、智能化已经成为红旗发展的全新增长极。
“信心比黄金重要!红旗在中国的历史积淀,红旗所代表的独特民族情感,都让大家对这个品牌的长远发展充满信心。”
回顾今年上半年的业绩,红旗能够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跑赢大势,柳长庆归结有三大原因:
其一,是上下游对红旗共同的热爱和信心。
众所周知,今年汽车市场极限内卷,价格战和营销战此起彼伏。巨大的市场压力同样传导到上下游,如果得不到上至供应商、下至经销体系的信任,主机厂注定孤掌难鸣。
正如柳长庆所说,对红旗的热爱与信心,不只是厂家,更是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共识。信心比黄金更贵,这份共识形成了红旗品牌内在强大的凝聚力,在市场困难时期,迸发出强大的向上力量。
其二,是中国一汽提供的集团级背书和支撑。
作为共和国长子,中国一汽对于红旗品牌提供的背书作用不容忽视。红旗之所以和其他品牌不同,不止是品牌的历史和“国车”的名声,更在于中国一汽举集团之力对红旗发展的支持。
这种支撑,不仅在于人力、物力、财务和技术的支撑,更是在市场竞争进入淘汰赛,消费者对于购车产生不信任感的时候,红旗以央企身份对用户所作出的庄重承诺。
其三,是全体红旗人的坚持付出。
“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品牌想要生存发展,没有辛苦努力那是不可能的。红旗上半年的成绩,源于红旗全体系团队的努力付出。”
从上,中国一汽专门成立红旗品牌运营管理委员会,对问题做到即时响应,迅速解决;到下,从传统的门店销售,到线上直播、拍段子,红旗伙伴各出奇招,人尽其才。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面‘红旗’。‘红旗’这个名字承载了太多,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托付。”
红旗品牌不断向新而行、向上生长的背后,是一代代红旗人矢志不渝的信念,是红旗近70年沉淀积累的品牌基因——这正是红旗之所以成为红旗的源头所在。
红旗的守正与创新
经过近8年的高速发展,红旗品牌即将迈上50万辆的台阶。如今,红旗品牌已经走到了一个需要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也是新能源亟待破局的关键时刻。
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技术和品质的不断提升,更有品牌在国人心目中的价值、认可度、喜爱度、尊贵度的不断提升。在新能源赛道上,红旗品牌从不讳言自己是追赶者的角色。
面对新赛道和新挑战,柳长庆强调红旗的守正与创新。
“守正,过去做对的必须坚持下来,比如质量,我们要坚持下来,哪怕是在那些消费者看不到的地方。创新,过去燃油车上的积累,在新能源赛道用不上,那么从智能座舱到智能驾驶,我们必须快速追赶。”
去年11月份,在红旗品牌新能源之夜上,红旗正式向外界系统介绍了红旗新能源的布局和战略,并推出了天工纯电平台、鸿鹄混动平台、九章智能平台三大技术平台。
无论是天工平台还是九章平台,以及后续将推出的鸿鹄平台,红旗技术创新共性,不仅在于都有一个中国味十足的典雅名称,更在于这些技术的重心都在回归汽车本质,把安全可靠以及驾驶性能、驾控性能作为第一要素。
以红旗天工家族的最新力作的红旗天工06为例,天工06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搭载了红旗司南500标准版,采用汽车行业首发量产的惯导三目视觉系统和灵犀座舱,拥有65英寸AR-HUD及无图城市领航功能,且电池性能远超普通纯电车型,低温状态下电芯性能保持率在同级中的综合性能处于第一梯队。
自2023年实施“All in”新能源战略以来,红旗品牌全面、全方位、全体系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转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000余项。
其中,已经完成了66Ah全固态电芯的试制及验证,主要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出了中国首颗车规级、5纳米五域融合芯片“红旗1号”;研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主动智能底盘,真正做到转弯零侧倾、制动零俯仰、冲击零颠簸。
从动力电池到芯片开发再到AI大模型,经过多年技术积累,红旗已经在一系列“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并通过一系列技术的创新应用,为红旗品牌的持续跃迁打牢了坚实技术底座。
在“All in”新能源战略引领下,红旗品牌目前已经构建起了覆盖燃油、纯电、插混、增程的完整车型谱系,在售车型的总数已经达到了18款。
柳长庆透露,2025年,是红旗纯电的产品大年,2026年,将是红旗混动的大年,红旗的新能源产品攻势将全面发力。
按照规划,从今年四季度开始,代号P301的基于全新鸿鹄平台的混动SUV将正式量产上市。明年还将有P201、红旗越野和新9系等多款车型推出。
7月中旬,在中国一汽2025年科技大会上,中国一汽党委书记、董事长邱现东正式发布新一版中国一汽阩旗技术“SIGHT(洞见)531”发展战略。
按照规划,未来五年,红旗品牌将围绕五大品牌基因,聚焦重点技术方向,着力攻克558项关键核心技术,其中全维安全106项、全域智能179项、全链绿色173项、全景健康33项、全臻美妙67项,为红旗品牌三大技术平台迭代升级提供强力支撑。
年轻有为开红旗
不同于没有历史包袱的新势力,历史底蕴极其深厚的红旗,其不可磨灭的品牌认知是发展的推动力,但同时也成为制约品牌快速转身的一道浪潮。面对新世代消费者,红旗不仅需要在技术上迭代进化,更要在用户心智上找到新的锚点。
“从技术到与年轻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关联,怎么让年轻消费者认可红旗,怎么让消费者看到红旗新能源的不同,了解红旗新能源的价值,是红旗新的挑战。”
不久前的2025红旗粉丝家年华暨红旗天工之夜,清晰地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满天飘雨阻挡不住红旗粉丝的热情,纵情挥洒的不仅是用户对红旗品牌的热爱,更是年轻人特有的活力与激情。
不说教、不自我感动、不高高在上。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全情拥抱年轻一代,和年轻用户玩到一起。同时,将“红旗”独一无二的价值,也用年轻人接受的互动方式,让年轻一代去看到、去理解。
这是一个熟悉又崭新的“红旗”,这是让人有点意外、有点陌生,又令人感动的“红旗”。“红旗”独一无二的品牌基因,从父一代到子一代,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智能化不断进化传承。
“过去,豪华车把性能和舒适性做到最好就够了。现在不一样,年轻化人群对高端豪华的理解已经不同。这个时候,我们坚持把红旗品质做到位的同时,必须把年轻消费者关注的科技智能和传统优势相融合。”
当中国汽车全面转向新能源与智能化,汽车已经从一个高度工程化的工业产品,逐渐演变为一个装载个性、表达情绪、延伸价值观的存在。汽车的内涵不再是身份象征、财富指数,更是一种陪伴、一个空间、一种同类族群的认同感。
对于豪华高端定位的红旗品牌来说,想打动年轻消费者的心,首先需要真正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喜好和需求。
“天工不仅代表红旗向新能源的坚定转型,更代表红旗品牌的全面年轻化。从产品定义到产品技术到营销模式,红旗都在实现进一步破圈。让红旗感觉不再遥远,让红旗成为年轻人的选择,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柳长庆说。
你永远可以相信的安全
“安全对红旗的意义和别的品牌不一样。回溯过去,从红旗品牌诞生的那一刻起,安全就刻在红旗的骨子里、浸在红旗的血液里。”
汽车安全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但从未像今天这样被社会所关注。过去几年,中国新能源车发展一骑绝尘,智驾市场更以年均超30%的增速狂飙突进。但电池安全和智能安全问题,也成了悬于整个行业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当汽车技术从传统的发动机、变速箱,转变为大容量动力电池和智能辅助驾驶技术,汽车安全的定义和内涵也随之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对于品牌而言,新能源与智能化不仅是一场单纯的技术竞赛,更是对企业责任、产业责任、社会责任的重大考验。
“我们对红旗品牌的技术基因进行梳理,总结出了五个关键词——安全、智能、绿色、健康、美妙,组成了SIGHT这个简写。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安全-safety。红旗着力打造的最重要基因、最核心基因,就是安全。”
柳长庆对于红旗“安全”的笃定,一方面源于深入骨髓的品牌DNA;一方面是几十年国车身份造就的对于安全理解的广度和深度;还有一方面,是红旗真的肯为了安全下血本,不惜代价。
“我希望消费者看到红旗,就会想到一个可靠的伙伴。红旗技术不见得所有都领先,但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永远可以相信红旗。”
这种可靠,来自于几十年的技术积淀,来自于央企的背书,也来自于红旗人的责任感。“自己不放心的产品,我们绝不会交到用户手中。因为我们要对这个品牌负责任。200万用户选择红旗,我们不能让他们失望。”
柳长庆表示,对于红旗品牌来说,安全是立足产业的前提基础。不管是节能车还是新能源车,红旗的安全都是全维度的安全。
依托天工纯电平台与九章智能平台,红旗品牌构建起涵盖主被动安全、电池安全、电磁安全、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以及信息安全六大维度的整车安全体系。特别是在电池防护上,红旗更是下足血本打造六边形战士。
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一汽是目前国内整车企业中,为数不多的掌握从电芯到整包到整车,全链路动力电池研发验证能力的企业,为红旗新能源能够确保安全夯实了基础。
从自研电池到自制电池,正如柳长庆所说:“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100%安全可控。只有对电池技术的深度掌握,才能够把红旗用在整车上的苛刻安全标准应用到电池上。”
以最新的红旗H5 PHEV为例,其采用的动力电池提前2年满足“史上最严动力电池安全令”,多项测试标准更是远超国标数倍。
此外,诞生于天工和九章双平台的红旗天工08,更是以优异成绩成功通过“魔鬼四连环硬核安全挑战”,为新能源汽车安全树立了新标杆。
在中汽中心全新升级、覆盖从物理安全到智能安全的TOP Intelligence“天工九考”九大智能考验中,红旗天工05、天工06在主动安全、组合驾驶辅助、智能泊车辅助三大维度测试中表现同样出色。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安全是1,其他都是0。有了1,再有更多的0,说明你的产品有竞争力,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体验和情绪价值。但如果没有安全这个1,其他的加在一起也还是0。”
正如柳长庆所说,选择红旗就是选择安心、选择放心。也许红旗的技术不是样样领先,但开红旗、坐红旗总能让你安全、安心。这是红旗绝不动摇的底线和红线。
多向发力 走向全球
随着红旗品牌战略的不断迭代,目前已经形成了新能源、节能车、金葵花三大系列,覆盖了从十几万到几百万的价格区间,满足了消费进阶到顶级豪华的全局布局。
今年上海车展上,售价千万级的红旗金葵花国礼,被海外基金公司高管预订,这是自主品牌首次卖到千万级的价格,彰显了红旗品牌的不凡品位。
邱现东此前在讲话中表示:“红旗的高质量发展,得益于始终坚持为用户造好车,用匠心的产品和贴心的服务,推进产品价值和用户需求双向奔赴、‘国车’和‘国民车’同步进阶,让‘红旗’走进了千家万户。”
如今,红旗品牌已经拥有超过200万的用户基盘。其中,年轻用户占比越来越高,私人用户占比更是已经超过93%。
从国家大事有红旗,到人生大事有红旗,再到年轻有为开红旗。红旗不仅是国车,也是国民车。红旗,不仅是父辈曾经向往的品牌,更是新生代今天喜爱的品牌。
与此同时,红旗品牌在市场上也多面发力,全面开花。在国内的销量迈上新台阶的同时,海外市场也在不断出击。
2024年,红旗品牌海外销量达到2.8万辆,今年将达到4万辆。柳长庆表示,一方面,红旗在东欧、中东等优势市场做增量;另一方面,在拉美、东南亚等潜力市场,做更深入的布局。
目前全球汽车的竞争环境,仅仅依靠简单的外贸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红旗要做的,不仅是走出去,更要深入地走进去,既要建立本土化的销售渠道,还要布局本土化的生产能力。
此前,红旗依靠E-HS9打入欧洲市场,特别是在北欧的市场占有率非常靠前。按照计划,今年下半年,天工系列车型也将全面推向欧洲。未来,红旗品牌的销量将有10%-20%来自于全球市场。
过去几年,中国汽车行业的内卷程度堪称消费市场之最。在车价不断走低的同时,各个品牌“上新”的速度却不断加快。但随着新能源产品事故的不断发生,消费者的意识也在不断觉醒——冰箱彩电大沙发的锦上添花固然好,但安全可信才是一辆车的真正基盘。
这是中国新能源车走向成熟的标志。当基于动力、智能、配置上的技术性能不断突破,基于安全、可靠、耐久的品质性能,将成为另一个衡量汽车品牌核心价值的标尺。
一个值得尊重的品牌,在赢得销量赢得份额之前,首先应该赢得用户的认可和信任。在求新求快的新能源市场上,还有像红旗这样的品牌,以朴拙之功对品质精雕细琢,用责任感为用户的生命安全兜底。
托付与不负嘱托,是红旗品牌和用户之间的一次双向奔赴。打造不负用户、不负时代所托的品质精品,不仅是红旗品牌守正创新的基本原则,其实也是打开消费者心门,得到年轻一代认可的正确方式。
选择因为热爱。这句话不仅适用于选择了红旗的消费者,更适用于柳长庆和他身后的那一群红旗人。
“干红旗的压力感跟别的品牌不一样,其他品牌是工作,红旗是事业。做不好,没法向这个品牌交代,也没法向自己交代。所以,惟有做好,别无选择。”
谈及一路走来的感受,柳长庆既有压力,但更多是对红旗未来的期待。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如果能够看到红旗迈上百万辆的台阶,看到红旗不止在中国受到认可,更在全世界被喜爱和接受,当我退休的时候,会觉得这是一件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柳长庆说。【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