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这三个按钮乱按会翻车!学姐教你安全操作指南
各位车友,今天咱们不聊新车,不吹参数,直接来点“保命干货”。
你们知道车上哪些按钮是“碰不得”的吗?按错轻则剐蹭修车,重则车毁人亡!今天学姐我翻遍全网资料,结合20年行业经验,给大家扒一扒那些“致命按键”背后的真相。
---
一、ESP OFF按钮:关了它,你可能连方向盘都抓不住
“这个车,有点东西!”——但再好的车,也架不住你乱按ESP OFF。
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是车辆防侧翻、防打滑的“电子保镖”,平时默认开启。
它的核心作用是实时监测车轮转速差,在急转弯、紧急避让时自动调整动力分配,防止失控。
但为什么要有“关闭”按钮?答案是:脱困!比如陷进泥地、雪地或沙地时,车轮持续打滑,ESP会误判形势,限制动力输出。
这时关闭ESP,反而能靠“暴力输出”脱困。
但日常驾驶中误触ESP OFF,相当于拆了车的“安全绳”——高速过弯时车辆可能直接侧翻,雨天刹车距离变长,追尾风险飙升。
学姐划重点:
1. 99%的时间保持ESP开启,只在脱困时短暂关闭,脱困后立刻重启。
2. 按钮位置因车而异,但标识多为“小车打滑”图标,别手贱乱摸!
---
二、AUTO HOLD自动驻车:坡道神器,但堵车时能让你“蹭到肉疼”
自动驻车功能堪称“懒人福音”,等红灯不用踩刹车,坡道起步不溜车。
但误触的代价可能是钱包大出血!
举个例子:在拥堵路段或倒车时,如果AUTO HOLD处于开启状态,轻踩油门就可能触发“自动刹车”,导致车辆突然停顿。
后车司机若反应不及,分分钟追尾。
更坑的是,有些车型的AUTO HOLD按钮和电子手刹挨得很近,一不留神就按错。
学姐亲身体验:
某次试驾时,我在停车场倒车,误触AUTO HOLD,车子突然刹停,后保险杠直接蹭上柱子。
“气的蹦起来!”从此养成了“倒车先关AUTO HOLD”的习惯。
正确操作指南:
- 市区拥堵路段或频繁启停时,建议关闭该功能。
- 坡道起步、等长红灯时再开启,省力又安全。
---
三、远光灯按钮:滥用它就是“马路杀手”
“天塌了!”——这话用来形容远光灯滥用一点不过分。
数据显示,夜间事故80%与远光灯有关。
会车时开远光,对方司机瞬间致盲,根本看不清路况。
轻则急刹追尾,重则迎头相撞。
更可怕的是,有些车友根本不知道自己开着远光灯!比如部分车型的远光灯开关集成在方向盘拨杆上,稍微碰一下就开启。
“劝退!”这种设计对新手太不友好。
学姐建议:
1. 会车150米前切换近光灯,科目一考点别忘光!
2. 定期检查灯光模式,仪表盘上的“蓝色远光标志”亮起时,立刻关闭。
---
附赠彩蛋:另外两个“隐形杀手”
1. 安全气囊关闭按钮:副驾驶没人时,有些车主会关闭气囊省维修费。
但万一碰撞时忘了打开,副驾乘客直接“脸怼中控台”。
“这车,有点意思?”不,这是玩命!
2. 驾驶模式切换按钮:雪地模式动力温柔,运动模式油门暴躁。
行驶中切换模式可能导致变速箱顿挫、转向手感突变,新手容易手忙脚乱。
---
横向对比:哪些车最容易误触?
根据素材案例,中控按键布局混乱的车型风险最高。
比如某德系品牌把ESP OFF和驾驶模式按钮放在同一排,图标还特别小;
某国产车型的远光灯拨杆灵敏度极高,稍微一碰就开启。
“跌冒烟了!”——这种设计必须差评!
---
终极拷问:功能越多,风险越高?
现在的车恨不得把中控台变成“飞机驾驶舱”,但功能冗余反而成了安全隐患。
车企为了凸显科技感,把关键按钮藏在触控屏里,或者用英文缩写糊弄人。
学姐呼吁:按钮设计必须遵循“安全优先,逻辑清晰”,别让车主考完驾照还得考“说明书”!
---
学姐问答
Q:如何快速判断车上按钮功能?
A:提车时让销售一对一讲解,重点标注ESP、AUTO HOLD、远光灯和安全气囊按钮。
懒人可直接拍下中控台照片,标注后存在手机里。
Q:自动驾驶普及后,这些按钮还会存在吗?
A:短期内不会消失。
自动驾驶依赖传感器和算法,但机械按钮作为“物理备份”更可靠。
不过未来可能会整合成语音控制或智能模式切换。
---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评论区聊聊:你误触过哪个按钮?后果有多惨?学姐在线答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