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出了件新鲜事,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信。
一家大车企的董事长,正儿八经的集团一把手,居然把一群在网上天天骂自家产品的车主请到了公司总部,然后毕恭毕敬地坐下来,听这群“黑粉”当面数落自己。
更夸张的是,这位董事长非但没发火,还拿着个小本子,人家骂一条,他记一条,生怕漏了什么细节。
这事儿的主角,就是广汽集团的董事长冯兴亚。
这到底是在演哪一出?
是真心实意地想听取意见,还是说这年头车企竞争太激烈,连公关作秀都卷出了新高度?
这事发生在广州番禺的广汽总部,场面据说相当有意思。
广汽这次邀请来的,可不是什么温文尔雅的模范车主,而是从旗下昊铂、传祺、埃安三大品牌里,特意挑选出来的十多位“高能用户”。
什么叫高能用户?
说白了,就是那些平时在网上意见最多、批评最尖锐,甚至有人直接在董事长本人的社交账号下面开喷的“刺头儿”。
有位车主自己都说,他之前在网上提了一大堆意见,火力相当猛,本来以为自己早被广汽拉黑了,没想到居然接到了总部的邀请函,请他来当面聊聊。
这操作,确实不按常理出牌。
恳谈会一开始,气氛就不是那种你好我好的客套。
冯兴亚董事长一上来就给现场来了个“惊喜”,他指着一位车主说,我认识你,你就是那个总在我视频号下面直呼我大名的那位吧?
那位用自己真实头像的车主当场就懵了,估计心里在想,原来网上说的都是真的,大领导是真会看评论的。
这么一来,大家也都放开了,明白今天不是来走流程的,是真刀真枪地提问题的。
车主们一个接一个发言,从买车时的经历,到日常用车的感受,再到对未来的期望,当然,更多的还是毫不客气的批评和建议。
这些批评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上。
首先被炮轰得最惨的,就是广汽的品牌宣传和营销。
有位车主说话特别直接,他说广汽给人的感觉就是,明明手里有一副好牌,技术实力、家底都挺厚,但就是打得稀烂。
他举了个例子,现在那些造车新势力,一个月卖个三万台车,就能在网上搞得人尽皆知,热搜挂好几天。
你广汽呢,技术上有什么突破,产品有什么亮点,总是藏着掖着,搞得跟个闷葫芦似的,不会制造热点,不会蹭热点,甚至连发动我们这些老车主帮忙宣传一下都不会。
这话虽然难听,但确实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
面对这种尖锐的批评,广汽的高管也挺坦诚,承认在品牌建设上确实做得不够好,但也解释说作为国企,在营销上确实会受到一些限制。
不过他们也承诺,以后会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并且正在学习更注重用户口碑的管理方法。
其次,是服务体验跟不上的问题。
这一点主要集中在广汽的高端品牌昊铂上。
有车主就抱怨,自己花了几十万买昊铂,图的就是一个高端品牌的体验,结果发现,有些4S店的服务水平很不稳定,时好时坏,感觉对不起这个价格。
说白了,现在大家买车,已经不单单是买一个交通工具了,买的更是一整套的服务和享受。
你的车造得再好,服务跟不上,那这个高端的形象就立不起来,用户心里自然会不舒服。
再有就是对老车主的关怀问题。
一位开了好几年广汽传祺的老车主就吐槽,说自己对这个品牌有感情,想换购一辆新车,结果去店里一问,发现给老车主的优惠政策,竟然还不如一个头一次买车的新客户。
这种感觉就像被自己信任的人“背叛”了一样,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这种情感上的忽视,有时候比车子本身有点小毛病更让人生气。
当然,除了吐槽,车主们也提了很多具体的建议。
比如有人就直接说,我想要一台纯电的MPV,价格最好在多少钱以内,如果超了这个价,我就不考虑了。
还有关于车机系统升级太慢、车内一些小细节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大家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整个过程,冯兴亚和他的高管团队都非常认真地在听,在记。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广汽这么做,到底是不是一场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真不太像。
因为这场恳谈会,广汽自己并没有主动对外大肆宣传,甚至可以说是悄悄进行的。
直到后来,参加会议的车主们自己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这次经历,外界才慢慢知道了这件事。
如果真是为了作秀博眼球,那肯定早就准备好通稿全网发布了。
这种低调处理的方式,反而让人觉得他们的诚意更足一些。
说到底,广汽之所以愿意放下身段来“挨骂”,背后还是有很现实的压力的。
从广汽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上半年的业绩并不算特别理想,在如今这个竞争已经白热化的汽车市场,即便是广汽这样的大集团,也感受到了巨大的焦虑。
市场不等人,消费者越来越挑剔,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关起门来造车,不真正去了解用户到底想要什么,抱怨什么,那迟早要被市场淘汰。
所以,这场看似偶然的“听骂大会”,其实是广汽正在进行的一场深刻变革的缩影。
据了解,广汽内部正在推进一个名为“番禺行动”的改革计划,核心思想就是要从过去那种“我们造什么,用户就买什么”的思维,转变为“用户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的思维。
而要做到这一点,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去听最真实的用户声音,尤其是那些最尖锐的批评声,因为那往往就是产品最需要改进的痛点。
更有意思的是,广汽还打算让这些被请来的“刺头”车主,成为广汽的“客户需求洞察代表”,让他们长期参与到产品的讨论和定义中来。
这就不是一次性的公关活动了,而是想把用户的声音,真正融入到企业的血液里去。
这说明,广汽是真的想捅破和用户之间的那层窗户纸,从过去隔着山、隔着纱,到现在面对面,直接听取最真实的反馈。
这一步棋走得虽然艰难,但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