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宝马iX1那几张糊得像打了马赛克的谍照一出来,我第一反应不是激动,而是焦虑,一种替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感到担忧的焦虑。为什么?因为宝马官方画的饼,是这台所谓的“新世代”神车,要等到2027年才发布。
2027年。
朋友们,这是个什么概念?我掐指一算,那会儿估计连我家那个天天撞墙的扫地机器人都已经自我迭代出情感模块,开始琢磨离家出走了,结果你宝马,一个百年大厂,还在那吭哧瘪肚地憋一个紧凑型SUV。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决策了,这是一种充满了古典主义气息的行为艺术,主题就叫《我不过了,但你们也别想看我笑话》。他们不装了,摊牌了,他们不是在造车,他们是在修仙,而且是选了最难的那种、需要耗费三年阳寿才能出关的法门。
最让人心态爆炸的是这个设计。虽然谍照包得跟个木乃伊似的,但那个轮廓已经藏不住了。那个纵向的、像是两个巨大的U盘插口的设计,简直就是黑夜里的压缩毛巾,见风就长,三体人看了都得当场气活过来,质问地球科技是不是走上了什么岔路。宝马的设计师估计是看了什么《道诡异仙》之类的玄幻小说,心态直接悟了,觉得只要我疯得够彻底,别人就看不懂我的套路。什么祖传的刀疤,什么经典传承,在“我就是要一把子整活”的宏大叙事面前,都是可以牺牲的。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设计变革,这是一种品牌层面的“发癫”。因为当你在技术上已经追不上那些不讲武德、上来就掀桌子的新势力时,最好的手段就是直接把餐厅爆了。你问我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你开着这台车,别人会知道,你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甚至可能脱离了正常审美的人。
然后我们聊聊最玄学的部分:2027年和600公里续航。这就像在2024年的今天,你掏出一个大哥大跟人吹牛逼,说我这玩意儿未来能发彩信哦。就问你怕不怕?等到2027年,国产电车估计都在讨论怎么从充电桩里挖比特币了,结果你宝马慢悠悠地端上来一盘隔夜的左宗棠鸡。说起来,我昨天点的外卖就很难吃,那个锅包肉一点都不脆。这跟宝马其实一个道理,都是在错误的时间,提供了不合时宜的产品。
这哪是续航啊,这是对车主心理承受能力的一次极限拉扯。妈的,真是气笑了!更骚的操作是,据说车内屏幕还要缩小。这是什么?这是“反技术崇拜”的终极体现。当所有人都卷大屏,卷算力,卷智能座舱的时候,宝马突然大喊一声“不”,然后默默掏出了一个算盘。他们坚信,驾驶的乐趣在于人本身,而不是那些花里胡哨的电子产品。是是是,你说的都对,就像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标一样,这是一种信仰,你不能用科学去解释。
我作为一个已经被手机APP惯坏了的中年人,真的很难想象2027年,一台新车还在纠结屏幕大小。我的核心需求已经不是什么人车合一了,我的核心需求是等红灯的时候能看两分钟短视频,堵车的时候能跟车机吵吵架。你跟我讲驾驶乐趣?我的乐趣就是舒舒服服地从A点瘫到B点。宝马这种执念,就像一个武林高手,非要跟人比划拳脚,结果人家直接掏出了加特林。时代变了,大人。
但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宝马比作修仙的可能有点侮辱修仙的了,人家修仙的好歹还图个飞升呢。可你还别说,宝马这种“我不管我不管,我就要这样”的坚持,还真有点让人佩服。它就像班里那个永远不听讲,但每次都能考及格的同学,你很气,但你又拿他没办法。
所以宝马iX1这场豪赌,赌的到底是什么?它赌的不是技术,不是设计,甚至不是时间。它赌的是“品牌玄学”。它在赌,到了2027年,依然有一群人,愿意为了那个蓝天白云标,无视掉一切反常识的配置和慢半拍的节奏。这是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维护。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那会买宝马的人,是不是也一样?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他们不是在卖车,他们是在筛选信徒,用三年的时间成本,把那些不够虔诚的用户全部筛掉。
最终的结果,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宝马正在用一场盛大的、长达三年的闪电战,哦不,是“蠕动战”,来告诉世界,什么叫真正的“不务正业”。至于这台车到底能不能打?结论不重要,因为这个耍流氓式的结论就是:能过,就是能过。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