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机动车的交通事故都发生在不好的驾驶习惯上,而驾驶习惯就是平时养成的,习惯成自然,不知不觉中就为驾驶员甚至老司机埋下了致命隐患。
今天盘点一些机动车驾驶员的坏习惯可能新司机甚至老司机都在犯,不知道屏幕前的读者家人们“中招”了几个:
第一个,“看见的不一定是安全的”。
很多司机从学开车时候就被教育着启动机动车前要先看后视镜,特别是司机一侧的后视镜,确保后侧没有来往的、驶来的行人、“电动车”或其他机动车再“打轮儿(方向盘)”起步。
看似没毛病但这个步骤本身就存在着一个隐患,特别是在没有明显的道路标识线等候转向或掉头的时候以及有些司机并没有将机动车这正向停放而是与马路“牙子”有一定角度的“停放”到“起步”的情况。
这就导致了驾驶员在起步的时候习惯性向着起步的方向一般是向左前侧看路况还有左侧后视镜。恰恰这个时候左侧后视镜的角度也就是折射的角度范围发生了向内侧的偏移,也就是说看不到真正覆盖的车辆左后侧视野范围,俗称产生“后视盲区”。
往往机动车启动那一刻就是很多剐蹭的意外发生之时,而在道路相对较窄的马路、较大的路口变道或掉头转向过程中,对于驾驶员一侧的危险系数直接上升,一旦发生碰撞事故最大的人身伤害就是驾驶员。
第二个,“慢慢开车总还是安全的吗?”
很多司机都认为机动车的行驶速度放慢就算有复杂路况也能从容应对,特别是在双向两车道的道路上明明前方没有车辆和行人,慢车就是悠闲自在的任性“逛街”。
其实,这个错误认识看似“谨小慎微”其实危险就隐藏在这个认知中。当然了并不是说“快速驾驶”也是好习惯,毕竟城市路况并不是“赛车道”,“闪转腾挪”看似刺激其实更加“危机四伏”。毕竟道路上并不是只有一辆机动车,而司机们的驾驶习惯都在每一秒的变化着。
应该提速的时候,开慢车而别人提速了就会产生“挡道、占路”的情况,然后就是超车,无形中增加了行驶中产生剐蹭的几率。而习惯了“猛看猛冲”的司机必然“急转急停”,再加上“慢车占道”发生追尾的事故几率更加放大。所以开车是为了提升效率那么“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因为“交通法规”只有一部。
第三个,“村庄的路口与城市的电动车”。
自从有了机动车,自从有了电动车,似乎面对路口的停车、村口的“鬼探头”和“神出鬼没”的城市电动车,都成为了交通事故产生的主要因素。
因为太多的司机面对停车难总还是抱着“能有个停车的地方就不错了”,或是因为有着急事、或是因为就图方便,还有划停车线的工人可能并不是司机等等缘故路口停车现象就会产生一个致命问题:“挡视线”。
就跟村口道路狭窄有房屋遮挡往来视线差不多,突然冒出来的机动车或是行人或是自行车、电动车还有“老头乐”都叫“鬼探头”,那么发生剐蹭都算是轻微事故,所以不仅过路口还是抢黄灯一定要“宁等一分钟,不抢三秒钟”吧,还有就是停车真的别选路口、道口或门口,别给自己找麻烦也别给其他司机找事儿。
这三个看似不是驾驶坏习惯的毛病,不知道看客家人们中了几个,其实哪怕只有一个都是跟“死神”擦肩而过的体验,还是从日常驾驶机动车时候尽快调整改善吧,别有后悔的那一天。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