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关于马自达要退出中国市场的声音特别多,很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一通乱喷,说什么马自达销量差、技术老、车空间小、不懂中国市场、质量不过关,甚至有些人直接断言马自达快撑不下去了,要卷铺盖走人。
我仔细看了下这些评论,说实话,有些话确实过了头,完全是凭感觉在那儿胡说八道,也没有数据和事实做支撑。
马自达的日子不好过,这谁都知道,但说要退出中国市场,现在来看还真是言过其实了。
首先咱们得承认,马自达现在在中国的市场表现确实一般。
别说跟比亚迪、特斯拉、吉利、长安这些新能源品牌比了,就是跟日系兄弟丰田、本田、日产比,也有很大差距。
销量低迷这是事实,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浪潮席卷中国市场的背景下,马自达还在吃老本,靠着那套创驰蓝天技术和自吸发动机在市场上硬撑。
以前那种靠操控和驾驶乐趣圈粉的时代,已经渐渐过去了。
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智能化、空间、油耗、动力、配置这些东西,马自达这些年推的新车又少,基本没啥能打的爆款。
再看新能源转型,这一点对马自达来说简直是硬伤。
国内新能源市场啥样大家都知道,插电混动、纯电、增程式混动,车企们卷得天昏地暗。
比亚迪、理想、小鹏、问界这些新势力每次新车上市都是几十万的订单,马自达新推的EZ-60上市当月只有三千来台的订单,这对于一个曾经家喻户晓的合资品牌来说,真的很尴尬。
其他像CX-5、昂克赛拉、CX-30这些燃油车在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超过50%的大环境下,基本上在市场上存在感很低了。
你要说有啥技术亮点,真挑不出来,智能化配置也不如国产新势力这些车。
当然,网络上的喷子也不是全无道理。
马自达这些年更新慢,产品线单一,技术上没有啥革命性突破,这些问题真的存在。
特别是对比一下中国车企那种两三个月就能推一款新车型的速度,马自达这边几年都没啥大动静。
中国市场的变化太快了,不跟上节奏就等着被淘汰。
中国车企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动力系统、电池技术、充电便利性上都做了很多创新,而马自达在这些方面基本没参与竞争,怎么能不被边缘化?
但说到要退出中国市场,我觉得还早。
其实马自达自己也意识到危机,长安马自达高管已经出面辟谣了。
说到底,退出中国市场那是没办法中的办法。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有这么多潜在客户,马自达怎么可能轻易就放弃?
而且马自达和长安合作了这么多年,投入也不少。
前段时间还喊出了“双百翻番战略”,要在新能源上投入百亿,实现产值翻番和出口超百亿。
这说明马自达并没打算走人,反而想着怎么在中国市场活下去,甚至活得更好。
退一步讲,现在的马自达就是太低调了,也不太愿意在互联网上宣传自己。
你看比亚迪、吉利、小鹏这些国产品牌,营销做得多好,什么“遥遥领先”、什么“技术背书”,天天在网络上刷屏,连老板都亲自下场直播。
马自达呢?
好像完全没有这种基因,还是延续几十年前那种“闷声发大财”的老路子。
可现在市场环境变了,你不主动出击,等着别人来了解你,根本就行不通。
其实,马自达并不是没有优点。
它的操控确实是同级别里数一数二的,底盘调校很有味道,开起来有驾驶乐趣。
质量稳定性也不错,发动机技术积累很深。
可惜的是,这些优点在现在的中国市场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大多数家庭用户买车,谁天天关心操控啊?
大家关注的是空间大不大,后排舒服不舒服,智能化做得怎么样,能不能OTA升级,续航怎么样,充电方不方便。
马自达过去引以为傲的那一套,现在真有点跟不上主流消费需求了。
说到技术短板,这几年马自达推出的所谓增程式混动系统,说实话也就那样。
现在主流的增程混动,电池容量都能做到四五十度电,纯电续航三四百公里,马自达的EZ-60增程版电池才31.73kWh,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也就200公里,和理想、问界这些国产车比真的差了不少。
你说动力强吗?
后置单电机最大功率190kW,看着也不算弱,但消费者要的是全方面的用车体验,还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这些马自达都没啥亮眼的地方。
再看看智能化,马自达的车机系统和互联网生态对比国产车企那真是没法比。
比亚迪、小鹏、理想这些国产品牌,什么语音助手、手机互联、车家互联、自动驾驶辅助功能,搞得特别花,年轻消费者特别买账。
马自达在这方面就太保守了,基本上就是传统那一套,不追潮流,用户体验很一般。
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
新能源渗透率都已经超一半,智能化普及率也越来越高。
马自达如果还是墨守成规,靠着之前那点“魂动设计”、“创驰蓝天”、“驾驶乐趣”这些老卖点,是没法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的。
现在的竞争早已经不是“谁的油耗低、谁的操控好”那么简单了,得拼配置、拼智能、拼科技、拼体验,最重要的是懂得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其实马自达也不是没有机会。
日本车企里面,丰田、本田都已经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丰田混动系统做得那么成熟,还搞出了bZ纯电系列,本田也在国内频繁推新车。
马自达想要在中国市场翻身,必须深度跟中国新能源车企合作,借助中国本土的研发和供应链优势,才能在新能源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现在中国新能源技术和产业链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不跟中国企业深度合作,自己单打独斗几乎不可能赢。
其实,对于“退出”这个事,大家也不用上纲上线。
市场有竞争,有胜有负,车企也是一样。
谁都想活得好,但不是谁都能笑到最后。
马自达想要继续在中国混下去,除了要“砸钱”搞技术升级、加快新车投放,还得真正了解中国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像现在这样一年半载才推出一款新车,且配置和智能化还不上心,真的是很难出头。
你看吉利、长安、比亚迪这些国产品牌,新车一波接一波,技术更新跟不上都不敢发新车,马自达这边却慢悠悠的,怎么能跟上节奏?
当然,马自达也可以借鉴一下丰田的做法。
丰田自己也不是一开始就懂新能源,但人家敢于开放心态,和中国企业联手研发,不断学习和进步。
马自达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中国合作伙伴,把自己的发动机、底盘、调校这些优势和中国新能源技术结合起来,未必不能杀出一条路。
而且中国市场现在对合资品牌也不是完全没兴趣,关键在于你能不能拿出让大家眼前一亮的产品。
未来的汽车市场,比拼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速度和市场嗅觉。
谁能快速洞察消费者需求、谁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
马自达未来如果还想在中国市场有立足之地,就必须加快新能源转型速度、提升智能化配置、加大营销力度,并且大胆和中国本土企业合作。
要不然,哪怕高管再怎么出来辟谣,再怎么喊口号,消费者都不会买账,市场最终也会给出最残酷的答案。
最后说一句,喷归喷,大家也要理性看待。
马自达现在确实压力山大,但说要退出中国市场,还没到那地步。
对于消费者来说,选择多了,其实是好事。
竞争越激烈,最终受益的肯定还是咱们买车的人。
希望马自达能知耻后勇,拿出点真本事来,别再让忠实粉丝等太久。
中国市场这么大,只要你肯改变,机会还是有的。
新能源时代,也许能让一只“马”重新跑起来,关键还是看你有没有那股劲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