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又出了个大事儿,比亚迪不光在郑州哐哐扩招了7500人,还要把家里那俩最能打的硬核宝贝,豹5和豹8,直接打包扔到海外去卖。
这操作属于什么?属于典型的“不务正业”。
国内这帮兄弟们还在为了一块几毛钱的电池成本打得头破血流,比亚迪已经不装了,摊牌了,说老子要去打世界副本了。郑州那个新工厂,与其说是招了7500个工人,不如说是某个修仙门派突然宣布,本门广开山门,招收七千五百名外门弟子,不求根骨,只求能肝,准备下山统一江湖。你以为是造车?不,这是在组建远征军。
讲真,现在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这叫黑暗森林,你死我活。根本不存在什么体面的商业互吹,只有“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式自爆。你看国内卷成什么样了?老板们直播,亲自下场肉搏,价格战打到最后,连主持人都想上去给老板们一人发一把西瓜刀。这时候比亚迪突然说我要出海,你以为是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错了,这是典型的家里压力太大,需要出去撒撒野。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而最好的进攻,就是直接把对手的餐厅给爆了。
豹5和豹8,这两玩意在国内就是妥妥的降维打击。一个是1.5T插混,505千瓦,一个是2.0T插混,550千瓦,续航都是1200公里。这参数,简直就是欺负老实人!它们不是车,它们是两个穿着金钟罩铁布衫的雷电法王,提着两把冒着蓝火的加特林,准备去欧洲老钱们的后花园里搞行为艺术。关键是,到了海外,人家还不叫豹了,改名叫腾势B5、B8。诶,你听听这名字,是不是一下就洋气了?就好像村口的狗蛋去了上海,改名叫Kevin,立马就能多喝两杯咖啡。
但问题来了,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那帮老顽固,他们认你这个吗?
我作为一个开过不少国产车也体验过一些进口车的中年人,我跟你说,这事儿的本质,它不是个技术问题,它是个玄学问题。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是它的发动机吗?是它的内饰吗?不,是那个三叉星标。你开个奔驰去谈生意,人家默认你实力雄厚;你开个特斯拉,人家觉得你是个环保先锋或者极客。这就是品牌玄学,一种近乎宗教的信仰。会买G级的人,他不是不知道豹5的参数更牛逼,但他要的就是“我开的是G级”这个事实本身,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你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德国斯图加特,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群德国大爷在他们的车友会里,优雅地讨论着自家G-Wagen的门轴又生了哪种高贵的锈。这时候,一个比亚迪销售开着腾势B8过来了,二话不说,打开后备箱,接上外放电就开始涮火锅。德国大爷们都看傻了,说这是什么玩意儿?这是汽车还是移动厨房?三体人看了都气活了。
这就是文化冲突。你跟人家聊技术,聊参数,聊性价比,人家跟你聊血统,聊传承,聊信仰。你掏出一把激光枪,人家掏出了一本祖传的圣经。你怎么打?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我把比亚迪比作修仙门派,可能有点尬,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又有点那个意思?就是内卷到极致,然后飞升去祸害别的世界。
但能过,就是能过。比亚迪这套打法,虽然粗暴,但可能真的有效。为什么?因为它不跟你玩虚的,它直接掀桌子。你卖一百万,我就敢卖五十万,配置还比你高一倍。我昨天晚上点了个麻辣烫外卖,备注了免辣,结果送来一碗红油汤,我当时的心情,可能和那些即将面对比亚迪的海外车企CEO差不多,就是那种无力、愤怒,又有点无可奈何。
这种打法,就是典型的“我不管你怎么想,我就是要加大,加大,再加大”。比亚迪郑州那个工厂,现在不像生产线,更像一个一天24小时不停歇的巨型饺子机,只不过下出来的不是饺子,是铁皮越野车。用绝对的数量和绝对的价格优势,去冲击你那套脆弱的品牌信仰体系。你说你血统高贵,我用价格把你打成贫血。你说你历史悠久,我让你明天就变成历史。
但讲真,这种打法其实很笨,非常笨,就是靠钱和人命堆,一点都不优雅。可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优雅算个屁。当你的邻居还在用骑士长枪对决的时候,你直接掏出了一把AK47,战争的性质就变了。
所以,豹5和豹8在海外能不能成?这事儿就像自动驾驶一样,关键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最不讲理的现实场景。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同理,比亚迪出海成败的关键,不在于B8的扭矩有多大,而在于欧洲消费者那套百年不变的消费信仰,到底有多顽固。
所以,经过严密的市场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决定豹8在德国成败的关键,不在于它的2.0T发动机,而在于德国人对中式烧烤的接受程度。逻辑是不是很通顺?
反正比亚迪这一脚已经踹出去了,管他前面是奔驰还是宝马,是泥潭还是火坑。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对于我们这些吃瓜群众来说,就等着看戏吧。同行看了也得傻,太阳都要一个趔趄。就问BBA,你们怕不怕?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