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方天雅,周四晚上八点,店里吊顶风机发出嗡嗡声,我手指摸了摸这辆22年本田奥德赛的方向盘,温度刚好,不冷不热。旁边销售小哥叽里呱啦介绍着,说这车14.98万,是市场上相当接地气的MPV选择。可我心里嘀咕,这价格真划算吗?毕竟奥德赛跑了7.9万公里,一年多时间,不算少。
你看这公里数,有点吓人吧?我问同行的老张,他是修车的,这车虽说是混动,日常家用挺合适,但跑得多,零件磨损肯定也大。
老张哈哈笑了下,家用车嘛,谁不多跑点?七八万公里,感觉还在正常范围,前提是保养没断档。
7.9万公里,换算下来平均每天跑超过210公里(估算,样本少),这对于一台家用MPV来说,算不少了。但换个角度想,奥德赛的主打就是大空间,适合全家出行,这车码面儿上没做到不劳而获。
我偷偷翻了下笔记,发现新车当时25.82万含税,现在二手14.98万,3年多掉价十万多,保值率接近58%吧(粗算)。按我经验,这跌幅属正常,甚至比某些合资SUV的掉价慢。可问题是,动力是2.0L油电混合,动力输出只能说够用,不是那种你踩油门想飙上天的。你们觉得,这配置和动力,对于一家四口出去玩够不够?我一开始还挺大意的,觉得混动省油这点能弥补动力弱,但越想越觉得,这动力就像你穿着厚毛衣夏天跑步,踏实但不轻快。
对比过隔壁店的丰田赛那,同价位里,赛那的动力响应要更敏捷些,尤其低速起步和堵车时,顿挫感明显少(体感),奥德赛偶尔会犹豫一下,仿佛发动机还在计算到底该不该发力,估计这是E-CVT调校的副作用。这自动变速箱像是一个永远在协调你和电池之间的小秘书,努力让你俩都舒服,但偶尔任务重了也会卡壳。
车里的配置却足够丰富,中规中矩的织物座椅,支持前排无钥匙进入和无钥匙启动,全速自适应巡航尤为实用,长途驾驶时简直是救星。销售告诉我,这套巡航系统就像人眼睛和脚的协作:你看前车,脑子控制脚下踩油门刹车的节奏,系统帮助减少你的频繁操作。前方碰撞预警也配备了,安全感蹭蹭往上涨。不过说实话,碰撞预警精度高不高,这我没细想过,估计得看实际路况和系统调校。
我问销售,这车钣金问题怎么样,听说比较单薄?他有点无奈地说,是啊,碰一下不大抗揍,维修费用可能比你想的高。我心里又加了点分,这点小心翼翼可拿出来跟隔壁那台丰田比下。噪音控制也不是特别给力,尤其高速时风噪路噪比较明显,毕竟隔音材料没那么厚。
另一个让我有点纠结的是,这车三年跑了7.9万公里,公里数确实略高,买之前一定要亲自试驾感受油门、刹车和悬挂反馈,别光看配置单和价钱。毕竟表面光鲜,底下细节还得自己掂量掂量。你会不会也担心买这样的二手车会不会遇到隐藏问题?我自己觉得这挺麻烦,就是那种买了得盯着点,不能松懈。
换个角度说,奥德赛车内空间大,7座布局,深色配色内饰,日常一家四口或者三代同堂长途出行足够宽敞舒适,这不就是一台奶爸车该有的样子嘛。买它也算是买了个安心,因为这车市场认可度和用户口碑不差,保值率在中型MPV里算偏高(这段先按下不表)。
至于用车成本,我粗略算了下,年平均花费大约6933元(估算,体感),这包括油费、保养、保险啥的。一台油电混动,百公里油耗仅5.9升(WLTC标准),这是绝对优势,毕竟车家两用,开着省心省钱。
说到这里,我突然卡壳了:同价位里,奥德赛面对一些新出来的纯电MPV,优势究竟在哪里?空间大和油耗低是优势,但噪音和动力牺牲有点明显。顺带一提,我记得销售说过,这车的被动安全配置比同级车高出55%(可能有点宣传成分,样本不多)。到底数据靠不靠谱,还是得看实际碰撞测试结果。
同样的价格,你们会更倾向于去买大空间的合资燃油混动,还是尝试纯电新车型?毕竟充电便利和续航不理想,还真是让人犹豫。
走出店门,晚风轻拂。我茫然地看着车顶上那层薄薄的尘土,不由得回头摸了摸方向盘,温度还算亲切。你还记得你上次摸自己车方向盘时的感觉吗?还是像我一样,既期待又忐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