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汽车市场,热闹可以用“春晚现场”来形容。前台红红火火,后台刀光剑影。刚刚,东风汽车又整了个大动作,把旗下的东风风神、东风纳米、东风奕派三大自主乘用车品牌收归一处,成立了新的东风奕派科技有限公司。表面上是兄弟合家欢,实际是家长出面统一管教。这波操作,说是“削藩”也不为过。
整合的剧情简单,背后的逻辑却并不简单。为什么要合并?很简单,内耗。多品牌就是多家饭馆抢一个小区的饭碗,你便宜我再便宜,你创新我再花钱创新,最后拼得都是自己人趴地上。与其一窝蜂自损八百,不如抱团取暖省点粮。吉利当年就合过,东风这才把算盘拨拉明白。想起市场里那句老话:合则强,分则弱。
话说回来,东风奕派科技公司底下现在两块招牌。原来东风纳米成了奕派品牌的一个系列,定位主流市场,A0-D级的新能源车型全包揽下;东风风神专门对准海外市场,照旧玩节能燃油。企业解释得可爱,说是“多元用户市场”“全球战略”,翻译过来就是“国内你主攻,我出国抢蛋糕”。很合理,毕竟国内新能源如狼似虎,内卷严重,出海是一条活路。
说到创新和智能化,东风这次打开窗户迎财神,主动拥抱华为,把智能驾驶搬进了自家厨房。未来几款车将搭载华为辅助驾驶系统。如同请了个大厨进厨房,做中国饭,添点AI调料。汪俊君,新任奕派科技老总,原本就擅长高端品牌技术,如今和华为搭档拉高端序幕,可谓技多不压身。
“车圈华为学”,现在似乎成了传统车企的自救密码。吉利、长安早已跑步入场,东风也不能落后。顺应时代吧,毕竟智能化、电动化已成行业命门。不合作,不智能,不电动,分分钟掉队。这种抱大腿虽然被调侃为“自主品牌集体变华为经销部”,但是能卖车,能活下来,谁管名头怎么叫?
值得一提是,这场合并,一碗水还算端平。高端市场的岚图品牌继续自嗨,小众定位的猛士还玩硬派越野,奕派科技主抓主流,风神远征海外。三块地盘井然不乱,互不掐架。东风负责人还特意解释,各家都是独立板块,各自玩各自,资源配置却能一分为三、三合为一。有逻辑,也有章法。
东风这步棋,虽说有合并减内耗之意,但更大原因还是市场压力。今年上半年数据亮眼。自主品牌在东风系里增长迅速——风神、纳米、猛士一起突破16万辆,合资品牌却集体走下坡路。有人说中国车市是“线下斗地主,线上吃鸡”,东风用一纸合并,等于宣布:不和自己人斗地主了,专心对外“吃鸡”。
讲道理,这一轮自主集中,是行业大趋势。工信部喊话要“做大做强新能源”,头部车企合并整合都属正常。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用一句时髦话说:前端拉满,后端精简,沙发全家桶套餐显然更受市场青睐。
再来看华为和东风的深度合作。这其实是“借力打力”:华为智能化已跑进车圈高地,搞辅助驾驶、智能座舱、营销渠道全方位支援,车企缺啥补啥。最关键,华为做的是底层技术和生态搭建,东风只需负责造车、卖车。分工明确,利润各得其所。对于东风来说,能踩着华为东风上高速,省时省力,省掉了漫长试错成本。
当然,智能化、集约化并不能一蹴而就。东风还需时间磨合三大品牌路线,守住主流市场不被“玩家”挤出,也要海外杀出名堂。这盘大棋能否下活,还就得看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响应。但合则强,总比分头内卷好。最好别把合并变成大锅饭,还得有人精通“炒菜”,有人专攻“烘培”,这样才能把市场这桌饭菜真正摆开。
东风整合、智能化、海外三板斧已出鞘——看似家长里短,实则国家与时代的大局所迫。一则新公司成立,牵动新能源、智能驾驶和全球化三条主线,背后的深意不言而喻。市场筛子转得快,车企谁是豆腐谁是豆浆,还得做好自我革命。毕竟,车市江湖,永远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自强者座上宾。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