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今年已起火12次,安全隐患谁来管?

你有没有想过,早上开车出门,晚上回来车就在地库烧成了铁架子?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最近这段时间,新能源汽车起火的消息一茬接一茬,搞得不少车主晚上睡觉都不踏实。

咱先说个数据,从年初到现在,光是能查到的公开报道就有十几起了。这还只是那些闹得比较大、媒体报道出来的,那些没上新闻的小事故估计更多。你想想看,这还是知名品牌,花了几十万买的车,结果说着火就着火,换谁心里都膈应。

今年1月份,济南一个小区的地下停车场里,一辆小鹏汽车的前机舱就莫名其妙冒烟了。车主当时人都懵了,车好好停在那儿,又没充电又没开,怎么就烧起来了?厂家后来查了半天,说是车主自己改装过,原厂的电池和电路都没问题。这话听着像是撇清关系,可车主也喊冤,说就装了个行车记录仪,能有多大影响?

到了3月底,事情就更严重了。安徽高速上,一辆小米SU7开着开着追尾了,车瞬间就烧起来了。最要命的是,车门因为断电打不开,车里三个人都没逃出来。这事儿当时在网上炸了锅,大家都在问:这到底是车的问题还是电池的问题?为啥碰一下就烧得这么快?车门锁死了怎么办?

说到车门锁死这个事儿,10月中旬成都又出了一起。一辆小米SU7超速撞到绿化带上,车门怎么都打不开,车里的人眼睁睁看着火越烧越大。这种绝望的感觉,想想都让人后背发凉。咱买车是为了方便生活,不是给自己找个移动的定时炸弹啊。

更让人心慌的是,有些车压根就没碰撞,停在那儿也能自己烧起来。10月初,福建宁德一个停车场里,一辆阿维塔06好好停着,副驾驶位置突然就冒烟了。这一烧不要紧,旁边七八辆车跟着遭殃,全被烧毁了。车主们第二天来取车,看到那场面估计腿都软了。

新能源车今年已起火12次,安全隐患谁来管?-有驾

这里面有个细节特别值得琢磨。这辆阿维塔官方后来说了,排除三电系统的问题,也就是电池、电机、电控都没毛病。那问题来了,既然三电没事儿,副驾驶座椅那个位置怎么会突然起火?难道座椅也能自燃?这解释听着就让人摸不着头脑。

还有个更离谱的。10月19号,浙江嘉兴一个地下车库里,一辆奔驰EQS充完电了,车主忘了拔充电枪,结果车就烧起来了。这事儿后来说是充电枪长时间不拔导致过热,可你想想,这充电枪不就是设计给人用的吗?难道还得盯着它,一充完就赶紧拔?那谁还敢晚上充电睡觉?

翻看这些事故记录,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管是小鹏、蔚来、理想、小米,还是奔驰、保时捷,起火的车型遍布各个价位,从二十多万到上百万都有。这说明啥?说明这不是某一个品牌的问题,而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都面临的难题。

再往深了看,这些车用的电池几乎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宁德时代。这家公司现在可以说是国内新能源电池的老大,市场占有率特别高。从磷酸铁锂到三元锂,各种型号的电池都做。可问题也来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这个篮子出了问题,整个行业都得跟着遭殃。

最近网上又开始争论磷酸铁锂和三元锂哪个更安全。有人说磷酸铁锂更稳定,起火了也不会烧得那么快,至少能给人留点逃命的时间。可你仔细想想,这话说得多无奈啊。咱们买车是为了安全出行,不是为了比较着火后谁能多活几分钟。这不就是矬子里拔将军,比谁更不差劲吗?

说白了,不管是磷酸铁锂还是三元锂,只要还是液态电池,热失控这个坎就过不去。温度一高,化学反应一剧烈,该烧还是得烧。不同品牌的电池可能在续航、充电速度上有差别,但在安全性这个根本问题上,都是半斤八两。

有些厂家爱强调自己的电池管理系统多先进,什么温控技术多牛逼。这些技术确实有用,正常情况下能降低风险。可问题是,意外就是意外,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状况。碰撞、线路老化、外部高温,甚至一个小小的制造缺陷,都可能成为导火索。

新能源车今年已起火12次,安全隐患谁来管?-有驾

再说了,现在新能源车为了提高续航,电池容量越做越大。容量大了,储存的能量就多,一旦出事儿,爆发的威力也就更猛。这就像是随身带了个大号充电宝,平时没事儿,真要出问题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咱们老百姓买车,图的就是个省心。油价涨了,想着换电车能省点钱;限行限号了,电车能随便开。可谁能想到,省下的油钱还不够买个心理安慰。地下车库敢不敢停?晚上充电敢不敢睡觉?出远门敢不敢上高速?这些本来不该成为问题的事儿,现在都得掂量掂量。

有人可能会说,燃油车不也有自燃的吗?这话没错,任何车都有风险。可问题是,新能源车起火的速度和猛烈程度,跟传统燃油车不是一个级别。燃油车着火,一般还有个过程,能看到烟雾,有时间反应。电车起火,特别是碰撞后,往往是瞬间爆燃,根本来不及跑。

更麻烦的是,电池起火特别难扑灭。消防员到了现场,普通的灭火器根本不管用,得用大量的水持续降温。这一烧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候火灭了,过一会儿还能复燃。这对救援人员来说也是个巨大的挑战。

现在厂家和媒体都在说,新能源是未来的方向,市场渗透率还会继续提高。这个大方向没错,环保确实是趋势。可在追求市场份额的路上,能不能先把安全这个底线守住?一味地搞价格战,拼配置,拼续航,最后把最基本的安全给忽略了,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技术进步需要时间,这个大家都理解。可在技术还不够成熟的时候,是不是该更谨慎一点?别动不动就吹嘘自己的车多先进,续航多少公里,百公里加速多少秒。这些数据再漂亮,也没有车主和乘客的生命安全重要。

新能源车今年已起火12次,安全隐患谁来管?-有驾

还有个现象特别值得注意。每次出了事故,厂家的态度都挺微妙。要么说正在调查,要么说是车主使用不当,要么说是外力因素。真正主动承认自己产品有问题的,少之又少。这种推卸责任的态度,只会让消费者更没信心。

说句实在话,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啥负面都能被淡化。今天出个事故,闹得沸沸扬扬;过两天厂家搞个促销活动,优惠个几万块,该买的还是会买。人的记忆就是这么短暂,这也是为什么这些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解决的原因之一。

可问题解决不了,不代表它就不存在了。新能源车的市场是越做越大,但起火的隐患也越来越突出。等到某一天,这个积累的风险集中爆发,到时候受伤的还是消费者。与其到那时候来补救,不如现在就重视起来。

固态电池被认为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向。固态电池不使用液态电解质,理论上更安全,不容易起火。可这技术现在还在实验室阶段,真正量产装车还不知道要等多久。在这个空窗期,难道就让消费者自己承担风险?

监管部门在这个问题上也该硬气一点。不能等着出了大事故才来调查,才来制定规范。应该提前把标准定严格了,把检测做细致了,把处罚搞狠一点。厂家要是敢糊弄,就让它付出代价。只有把违规成本提高了,这些企业才会真正重视安全问题。

你现在开着新能源车,或者打算买新能源车的,心里还踏实吗?地下车库里停着那么多电车,晚上睡觉会不会想着万一着火了怎么办?这些问题可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实实在在摆在眼前的隐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