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买车优惠不多,车企价格到冰点,经销商普遍亏本

据说现在买车场景比买白菜还刺激,四折太平洋蓝的爽快只属于菜市场,汽车嘛,降价是场持久的闹剧。最新一季已经开播,内容大概是:车企挤破头在“金九银十”上演大甩卖大促销,结果你左三圈、右三圈,总共也就薅下来个几千块优惠,像打折袜子里夹杂的三枚硬币——表面很闪,终究不够买抄底的快乐。

话说“促销到底了”,这话我听着怎么像相声《砸锅卖铁》。 车企各路门神轮番上阵:理想站在门口揽客,小鹏嫣然一笑送贴心积分,一汽丰田刷着存在感,奥迪端出一口价。优惠呢?别指望你能一夜暴富,一顿操作你发现那台二十几万的车,除了名字和配置没怎么变,价格也就便宜了两三千块,像超市门口挂的“限时特价”牌子上那几根胡萝卜。要是细算,买辆奥迪能薅下来的优惠,比我去年买尿不湿多一点,当然这只是我家消费结构奇葩的结果。

国庆买车优惠不多,车企价格到冰点,经销商普遍亏本-有驾

销售吹得欢快,新一代营销话术都是“我们厂已经是贴心到骨头里”。现如今买车你得懂点经济学知识,否则容易被这2、3000元的现金折扣骗出激动泪水。比如奥迪A5L,说是国庆最高优惠1.2万,但前店后厂全套下来其实也和平常差不多,人家节前已经在悄悄“变相降价”,你就别琢磨有什么天降大馅饼了,最多就是老板给你加个挂钩,再送点娃娃鱼——前提是你要学会买车加娃娃鱼的技巧。

有人问:岚图有没有什么国庆促销?销售一脸正气地说没有,只有到店问了才有点神秘小优惠,比如花2000抵5000。听得我莫名像青年版“买奶茶送抽纸”——价格的秘诀永远藏在门槛后头,不问不告诉,问了你未必想听。

比促销更精彩的,是汽车行业的这场“收入大逃杀”。北方天津搞了几天车展,据说订单首日能上两位数,各区补贴券像发年终奖——堆在手里想薅满地鸡毛。哈弗、比亚迪推低首付、包牌包税,特斯拉的Model Y炮制一堆人围观,排队领优惠券,场面一度跟抢粽子似的。你看着买车队伍排排站,还以为二手车要涨价,其实大家都是来问能便宜多少,不是凑热闹就是怕自己被割。

普通中国家庭的换车欲望,早就被现金优惠和补贴肢解完了。现场见过家长带着娃、领着老公,一家三代奔着价格底线去谈判,场面堪比春节大扫除——谁都想省下几千块买炸鸡啤酒,但买完之后又说:“也没省多少。”这就是中国消费的终极悖论——明知不差钱,还要为那千把块流汗。

车企的优惠政策,表面看是“真金白银揽客”,但里子比你想象的要惨。各种促销政策:现金补贴、置换补贴、积分小恩小惠、定金尾款自助餐,实际到手总感觉就是个“冰点价”。今年国庆节前密集上新,一批新车用“变相降价”步步为营,压得原有车型喘不过气,结果到了节日促销再怎么扭捏,价格其实就是“降不动了”,再不就直接说:“我们都到最低价了,后面优惠没空间。”

国庆买车优惠不多,车企价格到冰点,经销商普遍亏本-有驾

什么叫冰点?不是你家冰箱的羊腿,而是利润跌成“一辆车亏一辆车”的深渊。多家车企实际单车盈利是负的,“利润率整体下滑”听着像老年人血糖表上的箭头。你去找经销商谈价格,他们就告诉你:“我们每天都在亏本,全靠厂家返利活命。”如果非要在亏损里找点亏得快乐,那大概是年底还有希望冲销量,所以促销资金留着年底花,国庆根本不舍得使劲。

全中国买车,最懂“价格透明”的其实是那些老手,不论你到哪家品牌,优惠都贯穿全年,“三天两头搞活动,价格变化其实不大。”上汽大众、丰田这些老牌,根本懒得搅局,行动缓慢如老年广场舞,节奏稳健如养老金到账。

说到利润,乘联分会给出了想让人哭的数字。汽车行业利润率今年头八个月只剩 4.5%,下游企业还挤出6%。同期上市公司销量披露,扎堆亏本大军,大约能把全中国会计师气到重新上夜校。除了极少数妖企,比如赛力斯、长城赚得挺爽,剩下的车企日子一言难尽。理想汽车、吉利、比亚迪小赚,但攥着利润像攥着白菜叶,风一吹也就不见了。

国庆买车优惠不多,车企价格到冰点,经销商普遍亏本-有驾

你以为经销商都很壕,其实他们也是“亏本卖车”。不搞促销是为自己着想,“我们算是大经销商,也没多少钱给国庆促销烧掉。”有钱人的世界你不懂,没钱人的世界大家也不想再懂了。

越到年底,经销商冲销量的欲望就像健身房会员的决心,到了节前随便糊弄,临关账才真下血本。年底你等着吧,促销力度更大——也许多送一把雨伞,说不定车还送你一包纸抽。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近做了个调查,数据显示全年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经销商完成销售目标,亏损的比盈利多一倍,靠新车挣钱的毛利全负值,亏损还在加剧。更劲爆的是价格倒挂,七成以上的经销商卖车都在割自己,差价都在15%以上。你以为进店能薅到便宜,其实是在陪老板演苦情电视剧。

别信宣传海报上的漂亮数据,经销商最怕的是客流不足。顾客不上门,线上转化也低,线索像彩票中奖一样难得;一边旧款车型滞销集体“摆烂”,一边资金链变成裤腰带——越勒越紧。叠加什么刚性成本,员工工资水电费,最后挣的钱都不够请销售吃顿烧烤,大家一起过着“用爱发电”的日子。

中国汽车市场,表面繁荣,其实一地鸡毛。降价嘴上舒服,实际上全员在用神经病式的乐观对抗现实。你以为价格会一路下跌,其实大家都知道“降不下去了”,剩下的空间是厂家在刀尖上翻跟头,造车如做苦力。买车像买彩票,谁都盼着中大奖,但出了门还不是背着贷款过日子。

这市场现在流行“冰点价”,意思是没法再便宜,你要是真的等,怕是能把自己等成冰点。有人说年底还有降价空间,谁信谁自己去捡漏。但要是真到了行业濒死,你捡到的就是最后一根骨头,供你下锅炖汤,当然前提是你家还有锅。

现实很滑稽,车企促销像发糖,糖是苦的,甜是假的。价格倒挂让销量和利润统统后撤,经销商们演“亏损大剧”,顾客们演“省钱神话”,大家一起在这场收割与被收割的游戏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车上市“变相降价”,老车贴着成本卖,最后还是没人开心。

国庆买车优惠不多,车企价格到冰点,经销商普遍亏本-有驾

你问这世界还能不能便宜一点?车企和经销商会告诉你:不能再便宜了,脊梁骨都被你折断了。买车省钱,就像减肥——最多能减一点,剩下是自欺欺人。

所以,下回买车别问还能不能更便宜,问问店里有没有免费心理疏导。大家都在这个“冰点价”里打工,偶尔微笑,偶尔自嘲,也许还能剩下一点欢喜。真想等到白菜价时,怕是汽车都成了西红柿炒蛋里的蛋壳——看得见,吃不到。

反正我也买不起,就在路边看看热闹,等着小区广播喊我来领购车优惠券顺便拍个抖音。至于车企到底亏到什么地步,等他们自己出来发段子吧,毕竟这年头谁不靠段子活着——至少段子还不用交税。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