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的一些增程车型居然配上了80度的电池包,纯电续航竟然可以冲到500公里,这些车,除了多了一块“大电池”外,还保留了增程器,真是让人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评价,看起来不仅“壕”,还有点矛盾。但说句实在话,“大电池+小油箱”的模式,确实让不少消费者眼前一亮,反正至少续航焦虑是少了点儿。
可凡事有利也有弊。那些装着大电池的增程车无一例外,都特别重,这不是说说而已,是真有数据支撑的。比如零跑D19,电池容量高达80.3度,整备质量预计超过2.5吨,小鹏X9增程版用上63度电池后,车重也达到了2.75吨,极氪9X还夸张些,不同配置整备质量从2.84吨飙到3.15吨。我看到这数据时其实蛮震惊的,一台普通家用车,这重量都快赶上中型货车的空载质量了。这么重的车,开起来是什么体验?我琢磨了一下,无非是能耗偏高、操控变差。不过车企也不是吃素的嘛,极氪就给9X装了个“顶配”底盘,像双阀CCD电磁减震器、闭式双腔空气悬架,这就是为了把“笨象”打造成“灵活舞者”的操作。
当然了,车企费这么大劲搞这些高规格硬件,目的也很简单,就是迎合当下消费者对续航的极致需求。现在这市场风气真有点意思,仿佛电池容量越大,车就越高端。以前50度电池算不错了,现在全是60度打底,动不动飙到80度,甚至有人放话,未来估计会出现100度大电池。听着确实“牛”,但冷静下来会意识到一个问题——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大的电池吗?每天背着个几百公斤的重量跑来跑去,这到底值不值?
拿“真实价值”来说,李斌以前接受采访时就提过,蔚来不愿做增程,很大程度是因为这种技术方案有点“表面功夫”。为了应对续航焦虑,大电池增程车型的确能做到市区通勤一周不充电,出远门想加油就加油,可现实中呢?你的增程器可能一年也用不了几次。对大部分人来说,日常使用时就是在纯电模式下开,等车重增加的弊端暴露时,比如能耗高、操控“肥”,其实成本和体验并没有美好预想中的合算。
不过换个角度想,市场上的一切需求总有其存在的道理。说到为啥越来越多人对大电池增程有兴趣,还得归因于消费者行为的转变。很多买了混动车型的人,特别是那些对电车感兴趣但又有点顾虑的,或是经常跑长途的用户,他们其实更愿意在纯电模式下使用车辆,一滴油都不想加,这大电池自然成了他们理想选择。就像极氪宣传的一样,“带着充电宝出远门”这种事,听上去多安心。
但大电池是个好事吗?对于用户来说,能解决问题就好,至于车重、能耗那些,只要接受得了,可并不代表这种技术方案没问题。从车企角度,这更多是一种妥协,是在当前技术限制下的“次优解”。增程车本身就不是个长久之计,它更像纯电车普及过程中的一种过渡产品,当前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一是因为纯电车补能速度跟不上,二是多档DHT(混动技术方案实际的技术实现)不给力。有了技术突破呢?增程车大概率会被淘汰。
说到这儿,还是得感慨一句,这新能源市场的发展真的像不得已而为之的进化论,消费者对高续航的需求推动了电池的“无限膨胀”,车企为了“高端”又顺势往里面塞更多东西,但愿这路子别越走越歪。不过谁也说不准,未来会不会有更极端的大电池方案出现,到那时,人们会不会开始怀疑,“重”真的是一种必须的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