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下半年冲刺300万辆,和比亚迪的较量藏着哪些门道
6月刚过,楼下老王又在小区里跟人唠嗑,说吉利今年“要干掉比亚迪了”。听得我一愣神。前两天才看到群里发的销量表:上半年吉利卖了141万台,比亚迪已经飙到214万台。乍一看差距还挺大,可细琢磨,吉利年初目标271万,现在直接拉到300万,这意思很明白——后半程加油干。
有意思的是,今年4-6月本来是传统淡季,我家隔壁那哥们儿在做汽配生意,他说往年这时候库存都堆仓库,今年反倒紧张。他说银河E5、星耀8、星舰7 EM-i这些新车顶住了淡季压力,每个月批发都20多万辆,“不像某些牌子,经销商现在不敢压货”。其实他话里话外指的就是比亚迪:王朝网增速掉到20%以下,海洋网靠几款小车撑场面;燃油那边哈弗H6新能源也就五六千台一个月,老燃油更是日渐式微。
前阵子跑去修理厂保养领克的时候,还真碰见几个销售在讨论:“现在渠道心态变了,以前大家抢着卖比亚迪,现在开始观望。”有师傅插嘴:“你看银河系列,一口气铺开四款爆款车型,从A0级一直卷到B级,再加个轻越野,全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极氪001、009这种高端纯电据说最近接单也不少;领克900插混25万左右,也成标杆。这种打法,不光图数量,还把价格段全占住。
不过七月份数据出来,有点变数。23万辆这个数,要想年底冲上300万,下半年每个月平均得30多万辆才行。我朋友圈有人开玩笑,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剩下那些还没亮相的新车,是不是能顶住压力,就看后面怎么走棋了。
技术层面其实也有猫腻。今年听销售顺嘴提起,比亚迪DM5.0热效率确实牛,但第一批量产还得到四季度才能放开买;刀片电池二代主打安全性,却迟迟没消息落地时间。有朋友调侃,这会儿技术空窗期遇上价格战,对手抓机会升级产品线,“谁先扛不住谁先出局”。
讲真,我身边不少人换车时都纠结过渠道问题。有个亲戚去年入手中国星,说自己喜欢稳妥,不折腾。另一个邻居偏爱极氪,因为觉得配置厚道,高速NVH表现好,上次一起自驾去青岛,他一路夸底盘滤震舒服。但他们一致吐槽一点:现在终端优惠乱成一锅粥,比方秦L DM-i上市不到仨月就优惠破万元,还有宋PLUS冠军版库存压得经销商直喊吃不消。“再这么打价钱仗,总有人受不了。”
海外市场也是门学问。我同学在马来西亚做汽车物流,他透露今年吉利出口18.4万辆,其中极氪已对接香港170多个充电站;领克欧洲销量破1万台;EX5直接杀进东欧六国。他私信我一句:“感觉国外市场早晚拼起来。”而比亚迪主要靠Atto 3(元PLUS)支撑出口,不过利润薄区域集中。“国内不好搞,就只能猛攻外头呗。”
也别只盯绝对数字。我舅舅算账厉害,他总念叨一句:“光拼数量没用,看最后赚钱多少!”2025年估计比亚迪还是400-450万辆区间,但增速慢下来,而吉利要完成50%的增长暴力反弹,那是真刀真枪地干。而且新能源渗透率、高端化利润才是关键。最近听圈内老司机八卦:极氪和领克30万元以上车型开始贡献正向利润,而某品牌高端线目前投入大回报慢,大头依旧10-20万元区间厮杀红海。“以后真正分胜负,不一定是在总量。”
说到底,到2025年底,很可能还是“量”被一家占优、“质”让另一家后来居上。不排除哪天二手市场突然冒出大量宋PLUS冠军版低价转让,到时候又是一波热议吧。不过像我们这些普通用车人,其实最关心的还是保值率和售后维修方便——昨天修理厂李师傅感慨了一句,“啥牌子火都是三五年的事,该省心省心,该花钱花钱!”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