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中国车市,一场刺激的竞争大战早已拉开帷幕。从琳琅满目的新车发布会可见一斑。根据统计,仅三月就举行了超过五十场线上线下发布会,平均每天都有将近两款新车亮相,而3月10日甚至达到了五场新车发布。如此频繁的发新品潮似乎打破了过去“金九银十”旺季的传统。
进入四月,随着清明小长假结束,不少新车陆续排队等待上市,一直持续到月底的上海车展。在其他年份,三月份和四月份通常是汽车市场的淡季,而今年的情况却截然不同,充满了异于往常的活力。正如古语所言,反常背后必有原因,中国汽车行业错综复杂的发布会浪潮不仅仅为了热闹,它是2025年市场大洗牌的前奏。
流量竞争:品牌突围的求生策略
谈到开年的发布会狂潮,全国乘用车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这阵势反映出车企对流量吸引的极度重视。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吸引消费者的第一步就是抓住他们的眼球。商会常务会长李金勇解释说,如今车企间的竞争不再仅限于价格、性能和配置,还涉及到新车型的推陈出新。过去单一车型支撑三五年发展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车企需要借助新车型流量来吸引消费者。
李金勇认为,新车型能否快速推出和具备价格及产品竞争力决定了企业能否在市场立足。发布会的数量不仅象征着巨大的研发投入,也体现出中国汽车品牌研发与技术实力的提升。江苏省工商联汽车销售商会副会长秦有跃更指出,今年和明年将是众多品牌的生存临界点。谁能在竞争中分得份额,谁将继续屹立市场。
不仅如此,发布会的密集也导致不少上下游企业承受极大压力,甚至有公司通过牺牲员工权益降低成本。整体而言,这种生存焦虑推动着车企们陷入不休止的新品发布与价格竞争循环。
智驾共普:技术进步引领新赛场
2025年初被业界誉为“智驾元年”,超过20家主流车企相继公布新智驾战略,这使得行业智能化竞争愈发激烈。曾经专属高端车型的智驾功能如今遍及普通轿车,智驾平权成为热词,车市竞争也逐渐从“价格战”向“智驾战”转变。
崔东树指出,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功能逐渐成为标配,不再是高级配置,反映出行业竞争层次的提升。秦有跃则提到智能网联汽车是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强项,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李金勇补充说,智能化已成为新车代表未来的标志,这改变了过去单纯的价格竞争逻辑。
面对技术迭代加速与智驾普及的趋势,车企们往往会通过频繁的发布会来强化市场教育,提升消费者认知。
生死竞速:非龙头企业的突破路线图
眼下,所有车企面临一个残酷的现实:中国市场不缺乏品牌,但要求品牌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对非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而言,2025年将成为决胜之年,一旦年销量低于100万辆,未来发展将面临巨大挫折。
李金勇指出,车企要勇敢地参与市场竞争,即便短期亏损,也要争取市场份额;同时在竞争中保障经销商利益,以维持健康的渠道供销关系。此外,他强调战略视角的重要性,短视战术难以持久,而建立长期规模效应才是成功的关键。
秦有跃特别提醒车企须珍惜长期合作的经销商,并合理控制其数量,以避免内部竞争。崔东树指出,目前竞争已从集团层面转向车企品牌层面,这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迈向以车企为核心的竞争新时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