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保之后为何车主频叛逃?4S店三大问题引关注,众人直呼早知如此

账单吓退车主,4S店保养成“贵族消费”?

首保之后为何车主频叛逃?4S店三大问题引关注,众人直呼早知如此-有驾

868元一张结算单,让发小抓着发票的手都打哆嗦。我坐在等候区,看着他连眼睛也是花的。一次普通的二保,竟然能开出一顿海鲜大餐的价钱?他嚷嚷着:“上个月我在街边店才花320,做的项目还多!”这事搁谁身上,能不闹心?

走进4S店保养区,空气里混杂着机油味和人民币的味道。某大牌子换机油和机滤明码标价800多,这还只是入场券。什么“节气门清洗”398元,师傅转头就用高压气枪吹吹灰,“发动机养护”宣传得像是换心脏,实际不过是加点化学剂。开着高端车的都得精打细算,更别提家用轿车了,口袋里的钱经不住这么折腾。

首保之后为何车主频叛逃?4S店三大问题引关注,众人直呼早知如此-有驾

副厂零件、原厂包装,价格竟然天差地别

前年陪表姐换雨刮,那场面至今记忆犹新。4S店要收150元,师傅表情还一副“捡便宜”的架势。跑去汽配城,20多块一根,包装都差点分不出来谁和谁。看我捏着副厂件发怵,一个老师傅当场给我拆开对比:“兄弟,生产线一样,外包装和标签不一样。”那一下真长心了。买回来装上,三个月了,用得顺顺当当。

首保之后为何车主频叛逃?4S店三大问题引关注,众人直呼早知如此-有驾

你问我质量区别在哪?顶多保修期长短区别点意思,但真要说换个雨刮是“核心技术”,我可不信。关键还在于你愿不愿意把钱全花给包装和LOGO。

霸王条款缠身,外面保养真会“脱保”?

首保之后为何车主频叛逃?4S店三大问题引关注,众人直呼早知如此-有驾

每个车主都听过这句:“不在本站保养,自动脱保。”这话就跟头顶有把刀一样,动不动就唬住人。但是国家的规定写得清清楚楚,维修不能强制指定。可纸上规矩归规矩,到了销售嘴里,可就成了画出来的“迷魂阵”:这一步画个圈,那一步打个叉,吓得大家不敢越雷池一步。

合资品牌的王先生就被卡过脖子。他在外头换个机油,被4S店抓住由头,拒绝保修变速箱。折腾半年,还得市场监管局亲自出马才搞定。这种滋味,相信不少人都尝过,无奈归无奈,但大伙也没太多办法。

首保之后为何车主频叛逃?4S店三大问题引关注,众人直呼早知如此-有驾

心理战术升级,保养建议变“威胁”游戏

说实话,4S店的战术越来越“温柔”。清单上列的“建议项目”,前台顾问笑眯眯地拿计算器:你要不做,这风险指数可高了,说得你心里发毛。就问你敢不敢省这几百元,万一车子真出事儿,几万块都打水漂。狠不狠?简直是心理战里的高级套路。

懂行的老客户不吃这套,新手小白只能认栽。长久下来,大家对4S店的信任感一点点磨没了,只剩满腹苦水和无奈。

家用车“松绑”,自助保养大军崛起

等车过了年检,保养路子就变宽了。看看老李那辆卡罗拉,6万公里后直接不进4S店。算了笔账,三年下来,只在街边厂和APP下单做保养,攒下来的钱刚好够加两箱油。外面还玩起了直播保养,啥项目都公开透明,工时费还能讲价。这一原来自己也不是只会被宰的小白鼠。

动手能力强的,干脆全DIY。空气滤芯、空调滤芯这些小件,网上买回来,十分钟搞定。连我爸都说:“修车还得亲手弄几回,光看别人表演,永远学不会。”

认清需求,普通车应有普通保养方式

说白了,百万级豪车还得进4S店,配套设备和原厂检测谁也替代不了。但家用车该有更平民的选择。第三方检测机构搞得风生水起,“以换代修”那套越来越行不通。交通部上线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手机一扫就能对比价格,小白都能变身“专家”。新能源品牌还推“透明车间”,边看工人维修边喝咖啡,这体验秒杀传统店面。

理性“叛逃”,谁不是4S店“套路”下的过来人?

有人说,4S店原本是我们的后援,后来变成了ATM。仔细一琢磨,这话谁听谁心里不舒服。但事实就是这么一回事。保养预算从曾经的车价一成,变成现在的油费零头,大家的底气都渐渐硬了。家用车主习惯了货比三家,《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翻得烂熟于心,这场“叛逃”早就是行业新常态。

现在就看你信谁,信4S店的“正规军”,还是相信自己能做出更经济合理的选择。你会坚持4S店那一套,还是敢于尝试外面更便宜更透明的养车路?账单在手,思路清晰。也欢迎在评论区秀一秀你的保养心得,说不定哪句经验,正好帮到下一个“逃离德黑兰”的车主!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