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朋友圈里炸了锅,“绿蓝牌合并”的风声一出,不少开燃油车的哥们儿都在那儿偷着乐,觉得新能源车这回算是栽了跟头。有个开宝马的老兄还专门发了条朋友圈:“看你们新能源车还嘚瑟不?没了绿牌这张王牌,看你们怎么玩!”说实话,刚开始我也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难道新能源车真的要凉凉?
可仔细一琢磨,发现这帮燃油车主怕是高兴得太早了。
前两天我去4S店转了一圈,销售小李跟我聊天时说:“哥,现在买新能源车的人,十个里头有九个都不是奔着绿牌去的,人家看中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这话听着挺有道理,我就让他给我算了笔账。
拿我朋友刚买的那台深蓝S05来说,十四万九的价格,能跑五百多公里,充电从30%到80%就十五分钟,车里还装了五十寸的大屏幕和4K摄像头。我当时就想,这配置要是放在燃油车上,没个二十万下不来。
更扎心的是用车成本这块儿。
我自己开了三年新能源车,每个月电费也就几十块钱,我那个开帕萨特的表哥,光加油一个月就得四五百。前段时间我俩一起出差去青岛,他加了三次油花了五百多,我充了两次电总共花了八十块。回来路上他就跟我抱怨:“早知道油价涨得这么厉害,当初就该听你的买新能源车。”
说到技术这块儿,差距就更明显了。上个月参加车友会聚会,一个在宁德时代工作的朋友透露,他们最新搞出来的电池技术,续航能达到一千公里,快充十五分钟就满血复活。听得在场那些开燃油车的朋友一愣一愣的。
燃油车主现在面临的问题可不少。
第一个就是保值率暴跌。我有个开奔驰的朋友,三年前花三十多万买的车,前几天想换车去二手车市场一问价,十五万都没人要。他当场就傻了,直接在群里发了个哭脸:“我这车开了三年,价值直接腰斩,心态崩了。”
反观新能源车这边,保值率反而越来越稳。我那台开了一年多的Model 3,前两天有朋友想收,报价跟我当初买的时候差不了多少。
油价这个坑更是越来越深。
昨天路过中石化,看到92号汽油又涨了,眼看就要奔着八块钱去了。我在想,这要是再涨下去,燃油车主真的是要“开不起车”了。相比之下,新能源车的充电成本就稳定多了,特别是在家充电,一度电也就几毛钱,就算去外面快充,也比加油便宜一大截。
还有环保政策这块儿,压力也越来越大。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已经开始限制燃油车进入某些区域了。我一个在北京开公司的朋友,最近就偷偷买了台新能源车,就怕哪天政策一收紧,自己的燃油车进不了城。
新能源车现在的竞争力到底有多强?
我最近试驾了好几台十五万左右的新能源车,真的是刮目相看。五百公里续航已经成了标配,出远门再也不用掐着指头算里程;百公里加速六秒以内的车到处都是,红绿灯起步轻轻一脚电门,旁边的燃油车只能吃尾气;自动驾驶功能越来越智能,高速公路上基本不用踩油门刹车,比开燃油车轻松多了。
车载系统也是一个天一个地,流畅得跟用iPhone似的,导航、听歌、语音控制,想要啥功能动动嘴就行。我表弟开的那台燃油车,车机系统卡得要死,他每次都得拿手机导航,看着就心累。
维保成本更是让燃油车主眼红。
新能源车不用换机油、不用换三滤,一年下来维保费用只有燃油车的三分之一。我那个开途观的同事,每次保养都得花一千多,还得预约排队,折腾半天。我的车呢,基本就是检查检查轮胎,换个空调滤芯,几百块钱搞定。
反观同价位的燃油车,除了开着比较稳当,真找不出啥特别能打的优势了。技术上感觉这几年都在原地踏步,除了外观改改,内饰换换,核心技术基本没啥突破。
所以说,绿牌合并这事儿,对新能源车的影响真没那么大。
现在买新能源车的人,看中的是实实在在的性价比和使用体验,而不是那一块绿铁皮。技术优势摆在那儿,使用成本摆在那儿,这些才是硬道理。
我的建议是,别光盯着政策变化,得看长远。现在入手新能源车依然是明智的选择,就算没了绿牌这个“特权”,它在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才是真正的王牌。
给那些还在观望的燃油车主提个醒:
与其在那儿等着看热闹,不如趁早考虑换车。还觉得新能源车不靠谱?那都是老皇历了,现在的新能源车,早就不是几年前那个半成品了。续航焦虑?现在五六百公里续航的车一抓一大把。充电慢?十几分钟就能充大半,比你上个厕所买个烟的时间长不了多少。
说白了,这次绿蓝牌合并,表面上看是政策调整,实际上是市场回归理性。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不管有没有政策扶持,都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新能源车现在就是这个状态,技术成熟了,成本下来了,用户体验也上去了,还怕啥?
你们怎么看这次绿蓝牌合并的事儿?觉得新能源车还能继续火下去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们的想法,特别是那些开燃油车的朋友,也来聊聊你们的真实感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