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万的捷豹如今只要16万,豪车的“荣耀”稳不住了
一台原本指导价33.46万元的捷豹XEL,现在居然只卖16万元出头,这件事发生在2025年8月的山东,还真不是一时的短暂促销。合资豪华品牌价格直接砍了一半,可不是闹着玩的。都说“豪车价格不要慌,捷豹降价把钱装”,现在看来,不光是玩梗,确实到了放下架子的阶段。
这次捷豹XEL的价格跳水,反映出来的信息不只是品牌压力大那么简单,其实折射了整个汽车市场的格局变化。新能源势头太猛,油车尤其是合资豪华车,日子不太好过,库存积压多,销量压力大,降价成了无奈又现实的选择。你看看捷豹月均销量都不到一千台,曾经的“英伦玫瑰”这会儿在国内市场多少有点尴尬。
捷豹XEL这款车也不是省油的灯,2.0T涡轮增压发动机,配个8速手自一体变速箱,最大功率250马力,峰值扭矩365牛·米。换算下来,百公里加速也能做到约7.2秒,比同级别不少丰田、本田,还有大众的B级轿车都要猛一些。这动力放在一台降价到16万多的豪华车上,确实让人心动。不过话也得说回来,降价容易,保值难。像捷豹XEL三年残值率约45%,那可是明显比宝马3系的60%低一截,不少人想着买捷豹就是“开得爽,卖得亏”。
外观和内饰方面,这车的辨识度还是很高的。家族式大嘴格栅,腰线锋利流畅,配上溜背的造型,不少人首次见面就夸“有科技感”。再看内饰,用料还挺厚道,12.3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和10.2英寸中控屏,显示清楚,手感不错,英国之宝音响在高配车型上还是很提气的。不过要说智能化和车机系统,捷豹确实赶不上国产新势力,高级感有余,便利性稍逊,菜单逻辑、响应速度都还在吃老本。
捷豹XEL底盘技术很硬,前双叉臂+后多连杆悬挂,纯后驱布局,转向精准,支撑性到位,开起来路感清晰,不拖泥带水,传统机械乐趣很足。老司机开了都得承认,捷豹的底盘功底在这个价位属于“白菜里捡出金子”那么稀罕。但如今大家买车不只是为了开得爽,还得智能、保值、省心,捷豹这些年重技术,轻营销,老牌魅力赶上了新牌压力,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说到底,捷豹这次的降价属于“自保”。新能源崛起,比亚迪、理想这些自主品牌,销量涨得风生水起不说,技术创新更是快马加鞭。传统合资豪华品牌不得不降价迎战,BBA(奔驰、宝马、奥迪)也有不少热销车型优惠扩大了。原来预算十几万元只能看日系、美系合资,现在小二十万直接把捷豹XEL收入囊中,性价比不知不觉给拖出来了。
其实很多消费者现在买车,看重的不单是品牌,而是实打实的产品力。捷豹XEL“白菜价”下,动力、操控、豪华感确实到位,配置不算花哨但也够用。但保值率低,售后网络薄弱,这都成了让不少人犹豫的点。假如只打算用几年,喜欢开车“撒点野”,确实可以考虑;如果还想以后卖个好价,恐怕就要多想想了。
这场价格战背后,没有赢家。车企利润降低,品牌形象贬值,消费者短期受益,长期来看车型更新、技术创新反而变慢了。毕竟,持续的打折促销很难让企业拿出资源去做高质量研发,时间久了,大家都在价格泥潭里越陷越深,最后拼的就是谁能忍、谁能创新、谁能熬过市场转型。
捷豹降价,不是不行,而是被大势裹挟。油车“老炮”们逐步丢掉价格优势,新势力带来更新鲜的技术和玩法。消费者买车像逛超市一样,选项越来越丰富,只是传统的合资豪华已不是唯一的“高大上”标配。在以前,捷豹XEL定价在33万那就是“身份”的象征,如今16万多的价格就像在呼喊着“赶紧买我,别再犹豫了。”
你说这事怪谁?市场决定。新能源突破得实在太快,油价、政策、技术升级步步推进,导致豪华燃油车不得不由“贵族”转为“普罗大众”。对于年轻消费者,或许品牌已经没那么重要,有动力,有乐趣,价格合适,就是“好车”。而那些老一代“豪车控”,可能还在叹息“捷豹怎么沦落到这地步”,心里多少有点不是滋味。
实际开起来,捷豹XEL的驾驶体验还是有点“英国血统”的。底盘稳健,动力充沛,方向盘手感比起同价位其他品牌要细腻许多。尤其是后驱布局,在弯道时的质感确实让人心服口服。再结合品牌还能撑着点的豪华氛围,这辆车“价格打骨折,体验不打折”,算是那种“花小钱办大事”的典型选手。
但车市变化如江河日下,谁都不能独善其身。捷豹的大降价,是合资豪华品牌跟新势力的“肉搏”,也是传统燃油车对新能源变革的无声抗争。对于想买车的朋友,其实捷豹XEL现在是一个突破口,预算有限也能体验豪华品牌、动力、操控和质感。只是这道“低价门槛”,未来到底能维持多久,品牌还能撑多久,恐怕没人敢打包票。

总结来看,捷豹XEL从头牌到白菜价,豪华品牌的光环也逃不过“买方市场”的魔咒。如今的“捷豹只要十几万”,既是消费者捡了便宜,也是合资品牌被现实“劈头盖脸”一刀。现在买车,货比三家,心里有谱才是王道,捷豹斩价确实有诚意,只是青春不常在,好券用完可别后悔。
抓住时机,上车就对了。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