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泰汽车公告,无法复工复产,引发行业震动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消息,可能不少朋友都听说了,那就是众泰汽车正式发公告,承认自己今年内没法复工复产了。

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可能是“哦,众泰啊,那个造‘保时泰’的”,然后可能就没什么然后了。

但仔细想想,这事儿其实挺让人唏嘘的。

众泰汽车公告,无法复工复产,引发行业震动-有驾

一个曾经年销量超过三十万台、在三四线城市风光无限的汽车品牌,怎么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连最基本的生产线都被法院强制拆除拍卖了呢?

这背后可不只是“没钱了”这么简单,它反映出的是整个汽车市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咱们先从最直接的原因说起。

众泰在公告里说得很明白,导致它今年彻底歇菜的导火索,是它旗下湖南江南汽车在重庆分公司的T300车型总装生产线,被强制执行拆掉了。

这生产线对一个车企来说意味着什么?

那就是吃饭的家伙,是印钞机。

没有了生产线,就等于一个厨师没有了锅和灶,就算你有再好的菜谱(产品设计),那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更让人觉得心酸的是,这条被寄予厚望、准备作为众泰“复活第一枪”的生产线,被放到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上去卖,结果呢?

第一次拍卖没人要,第二次拍卖还是没人要,连续两次流拍。

这说明在专业人士和同行眼里,这套设备已经没什么价值了,连个愿意接盘的人都找不到。

众泰汽车公告,无法复工复产,引发行业震动-有驾

这无疑是对众泰品牌价值和未来前景的一次公开否定,比单纯的亏损数字要残酷得多。

那么,好好的生产线,怎么就走到了被拍卖这一步呢?

归根结底,还是那个老问题——钱。

众泰在公告和之前的投资者活动记录里,反反复复提到的一个词就是“缺乏运营资金”。

说白了,就是公司账上已经没有能流动的现金了。

造车是个非常烧钱的行业,你得采购成千上万个零部件,得给工人发工资,得维持工厂的水电运转,这些都需要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众泰的情况是,银行账户被司法冻结,想拿钱也拿不出来。

他们也曾表示在跟银行协商,希望能解冻账户,拿到救命钱。

但银行也不是傻子,面对一个负债率高达96.10%(也就是说公司总资产里,96%以上都是借来的)、连年巨额亏损的企业,谁敢轻易松手呢?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越没钱越无法生产,越无法生产就越没收入,财务状况就越差,也就越借不到钱。

最终,债主们等不及了,只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拿走还能值点钱的生产线来抵债。

众泰汽车公告,无法复工复产,引发行业震动-有驾

其实,众泰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很多人对众泰的印象,都停留在它最辉煌的那几年。

大概在2016年和2017年,众泰汽车可以说是红极一时。

它凭着一手“高仿”的本事,把很多国际大牌车型的外观设计学了个通透,然后用一个非常亲民的价格卖出去。

当时,花十来万就能买到一辆看起来像保时捷、像奥迪的车,这对很多预算有限但又想追求“面子”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是巨大的。

那两年,众泰的年销量分别达到了33万辆和31.7万辆,这个成绩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自主品牌里的佼佼者。

但是,这种靠模仿、打价格战的模式,注定是走不远的。

你可以模仿别人的外观,但汽车真正的核心技术,比如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变速箱的平顺度、底盘的调校水平,这些是模仿不来的,需要长时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

当市场的新鲜感过去,消费者开始回归理性,更加注重汽车的品质、安全和驾驶感受时,众泰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产品就渐渐失去了吸引力。

从2018年开始,众泰的销量就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到了2019年,全年销量已经萎缩到只有2.1万辆。

销量的崩盘,直接引发了全面的经营危机,最终在2020年,连它的母公司铁牛集团都因为严重资不抵债而破产清算。

众泰汽车公告,无法复工复产,引发行业震动-有驾

当然,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2021年,一家名为江苏深商的企业出资20亿元接盘,让众泰得以进行破产重整。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有了新的资金注入,众泰或许能迎来一次新生的机会。

重整之后,众泰也确实做出了一些努力,试图重返市场。

比如在2022年底,宣布复产了T300车型,主攻海外市场,同时也面向国内,售价不到6万。

2023年,又通过子公司江南汽车推出了江南U2这款小型纯电动车,售价区间在5万到10万之间。

可惜的是,时代已经变了。

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竞争激烈程度堪称“地狱模式”。

前有比亚迪这样的行业巨头,技术、成本、规模都做到了极致;后有一大批造车新势力,在智能化、用户体验方面玩出了花。

消费者可选择的优秀产品太多了。

众泰推出的这两款车,无论是从设计、技术还是品牌力来看,都显得有些跟不上时代,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众泰汽车公告,无法复工复产,引发行业震动-有驾

结果就是,江南U2上市后,每个月的销量都只有几十台,在庞大的市场里几乎掀不起任何波澜。

这种投入和产出的巨大反差,无疑是雪上加霜。

我们再来看看它的财务状况,那真是一片惨淡。

2022年,众泰全年净亏损超过10亿元。

今年上半年,虽然亏损额度有所收窄,但预计还是要亏掉1.35亿到2个亿。

持续的失血,让这家本就虚弱的公司更加不堪重负。

去年那10个亿的亏损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计提了大量的资产减值准备。

用大白话说,就是公司自己承认,名下的很多工厂、设备等资产,已经不值以前那么多钱了,需要把账面价值调低。

这其实就是对过去失败投资的一种无奈确认。

所以,现在回头看,重庆生产线被拆除拍卖,只不过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它标志着众泰汽车试图通过传统燃油车T300翻身的计划彻底破产。

即便未来它还能想办法解决资金问题,重新找到生产能力,但在如今这个“内卷”到极致的汽车市场里,一个没有核心技术、品牌形象严重受损、产品与时代脱节的企业,想要重新站稳脚跟,难度可想而知。

众泰的经历,也给所有中国汽车品牌提了个醒:靠投机取巧或许能赢得一时,但只有坚持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打造出真正过硬的产品和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得长远。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