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很多车主朋友的圈子里,一个话题被反复提起,那就是关于增程式电动车和纯电动车的真实使用体验。
几年前,不少人抱着“既要电车的省钱,又不要里程焦虑”的想法,选择了增程式汽车,觉得这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案。
可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当一些老车主开过几年增程,又换了纯电动车之后,他们坐下来一算账、一对比,发现这里面的门道和差距,比当初想象的要大得多。
这事儿还真不是空穴来风,咱们今天就站在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视角,把这两款车的里里外外掰开揉碎了,好好聊一聊。
首先,咱们得算一笔大家最关心的经济账。
当初很多人买增程车,心里的算盘是这样的:在市区上下班,路程不长,就用电跑,电费便宜,每公里也就一毛钱左右,这可比烧油省太多了;万一要出个远门,或者节假日回老家跑高速,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充电桩,直接烧油就行,跟开油车一样方便。
听起来确实很美好,但实际用起来,情况可能就有点不一样了。
咱们来举个最常见的例子。
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家和公司来回一天五十公里,一个月算下来通勤里程大概是1500公里。
如果他开的是一辆纯电动车,现在主流的家用纯电车百公里电耗大概在15度电左右。
要是在自己家小区装了充电桩,还能赶上晚上电价便宜的时候充电,一度电可能都不到五毛钱。
这么算下来,一个月通勤的电费就是1500公里除以100公里,乘以15度电,再乘以0.5元一度电,总共也就一百一二十块钱。
这个开销,可能也就是在外面吃一顿便饭的钱,确实非常省。
可要是换成增程式汽车呢?
账就得两头算了。
在电量充足的情况下,它确实跟纯电车一样省钱。
但增程车的电池通常都不大,纯电续航里程一般也就一百多到两百公里,你得保证天天充电,才能享受到用电的福利。
可生活中总有意外,万一哪天忘了充电,或者临时要跑个小长途,电池电量很快就见底了。
这时候,车上的那个增程器,也就是那台小排量发动机,就得启动起来发电。
问题就出在这儿,这台发动机的主要工作是发电,而不是直接驱动车轮,能量要经过“烧油-发电-给电池充电-再驱动电机”这么一个过程,中间的能量损耗可不小。
所以,在亏电状态下,增程车的油耗往往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还要高。
文章里提到的百公里5升油耗,那都算是非常客气和理想的数字了,不少尺寸大一点的增程SUV,在高速上亏电行驶,油耗跑到七八升甚至更高都是很常见的。
按照现在92号汽油快八块钱一升的价格算,纯烧油跑1500公里,哪怕按最低的5升油耗算,也要花掉600块钱。
一百多块对比六百块,这差距一下子就出来了。
很多车主发现,自己辛辛苦苦靠短途用电省下来的那点钱,可能跑一趟长途就全“还”给加油站了。
除了用车的钱,还有养车的钱。
纯电动车因为没有了发动机和变速箱这两大传统部件,保养起来就简单多了,基本上就是换换空调滤芯,检查一下电池和电路系统,一年下来花个三五百块钱就搞定了。
但增程车就不一样了,它既有纯电车那套“三电”系统需要检查,也背着一台发动机,所以燃油车该做的保养,比如换机油、换机滤,它一样也少不了。
这就等于一份钱要养两套系统,一年的保养费用轻松就上千了。
三年下来,光是使用和保养这两笔账,差额就能攒出一部最新的高端智能手机,这笔账算下来,确实挺让人心疼的。
说完了钱,我们再来聊聊开车坐车的感受,这可直接关系到每天出行的心情。
增程车在宣传时,常常会强调它有“纯电般的静谧和顺滑”。
这话在电量充足的时候是没问题的,车子开起来确实又安静又平顺,提速也快。
可是一旦电池电量不足,发动机启动介入的那一瞬间,体验感就会出现一个巨大的落差。
很多车主的形容非常生动,说那感觉就像车里突然多了一台“拖拉机”或者老式发电机,一阵“嗡嗡嗡”的噪音会毫无征兆地传来,而且因为发动机需要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转速来保证发电效率,这种噪音会持续不断,还伴随着一些细微的震动,通过方向盘和座椅传到身上。
尤其是在高速上,本来车速就快,风噪胎噪就比较大,再加上发动机的轰鸣,车里人说话都得提高嗓门。
这种从极度安静到突然嘈杂的转变,对驾驶者和乘客来说,其实比一直有稳定发动机声音的燃油车更让人觉得烦躁。
纯电动车在这方面就表现得非常纯粹和一致。
从你踩下电门的那一刻起,到你松开电门,整个过程都是安静的。
电机带来的那种即时响应和线性加速,没有换挡的顿挫,开起来感觉车子就像在地面上“滑行”一样,特别流畅。
在城市里堵车走走停停的时候,没有了发动机的抖动和噪音,人的心情也会舒缓很多。
甚至一些平时容易晕车的家人,坐纯电动车都会觉得舒服不少。
另外在空间上,纯电动车由于是基于专门的平台设计的,电池可以平整地铺在底盘上,所以车内的地台是纯平的,后排中间的乘客再也不用蜷着腿了。
而增程车因为要放下发动机、油箱等一大堆东西,车内空间的布局就得做出一些妥协,后排中间那个凸起就很难避免,储物空间也相对没那么灵活。
最后,我们再谈谈那个曾经让无数人望而却步的“里程焦虑”和补能问题。
在过去,这确实是纯电动车最大的短板,也是增程车最大的优势。
但现在,情况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几年,我们国家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和发展速度,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
现在你跑在高速公路上,几乎每一个服务区都有充电桩,而且数量越来越多。
根据官方数据,全国充电桩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规模,覆盖率极高。
同时,技术也在飞速进步,像800V高压快充技术已经开始普及,一些新车型可以做到充电十分钟,就增加两三百公里的续航。
以前充满电可能要一个小时,现在可能就是你下车去服务区买杯咖啡、上个洗手间的时间,电就补得差不多了。
反倒是增程车,在这个新时代显得有点尴尬。
因为它的电池不大,所以车企一般不会给它配上最顶级的快充技术,充电速度反而比很多新的纯电车要慢。
在充电站排队时,看着旁边的纯电车“噌噌”地充电,十几二十分钟就走了,自己的车还在慢悠悠地充,心里难免会有点着急。
那去加油呢?
当然可以,但这又回到了老问题上,看着加油机上飞速滚动的金额,闻着刺鼻的汽油味,听着发动机的噪音,很多车主会产生一种错位感:我买的明明是新能源车,为什么还要承受油价上涨的痛苦,体验着油车的烦恼,同时还没享受到纯电车快充的便利呢?
而对于那些家里能安装充电桩的纯电车主来说,补能焦虑更是个伪命题。
每天晚上回家,车一停,充电枪一插,就跟给手机充电一样简单,第二天早上出门永远是满电状态,这种便利和安心,是增程车加油和去公共充电站都无法比拟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