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免费午餐”要结束?三千亿缺口背后的新变局

公路养护新账本新能源时代的钱该怎么办?

新能源车“免费午餐”要结束?三千亿缺口背后的新变局-有驾

身边的朋友最近聊起开车,大家都发现了,马路上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多。其实各路司机心里都有一共识新能源车上量后,公路用得更多,可钱却越来越紧张,路费怎么收,成了大家绕不过去的事,我觉得,这不只是技术账,更是公平账,甚至关系到中国路网的可持续发展。

很多人都熟悉一点,中国的路修得特别快,也是全球第一。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总里程五百多万公里,而高速接近二十万公里,按理说,咱已经很牛了,路修出来容易,养起来难。2024-2025年,公路养护资金缺口逼近3000亿元,全国大多省份都开始喊吃紧。

新能源车“免费午餐”要结束?三千亿缺口背后的新变局-有驾

这种缺口不是一天冒出来的。过去几年,普通公路每年养护的钱需要6000亿元左右,但是地方和国家大力投,也顶多到5000亿元,剩下那一截,很多时候只能拖,或者,降低标准,甚至,有的省干脆部分新路按农村公路标准凑合着养。像江苏,本是公路标杆,2023年为扩容投入不少,但资金短板直接导致新路只能降配。其他如浙江、广东,经济好还能补贴一下,中西部地区困难更明显,养护队往往就主干道修一修,老路坑洼的支路只能暂放。

全国上下公路养护平均每年两千多亿,分到每公里,根本就不够多,更别说有极端天气袭击,或者,车流大幅增长。东部省会周边,每逢节假日痛点路段损耗极大。研究院曾经测算,不补缺口,重要干线路况会降30%,连主路都晃晃悠悠,谁敢放心出行?

新能源车“免费午餐”要结束?三千亿缺口背后的新变局-有驾

说到钱,眼下主要来源就是过路费和油税。可是,经济有波动,车少油税低,过路费就更捉襟见肘。全国机动车数量激增,2025年初已经4.6亿辆,这等于每天路面压力暴增,钱没同步涨,需求节节攀。有些地方试着靠发债,比如某地两年前批专项债2亿元维护农村路,那点资金还真是杯水车薪。

再一管理上也有短板。有的养护队技术设备老旧,公路病害发现慢,一旦爆雷,维修花的钱更离谱。从整个链条缺口的本质是“快修慢养”和“钱越攒缺越多”的死循环。

新能源车“免费午餐”要结束?三千亿缺口背后的新变局-有驾

新能源车爆发,把所有问题都推上桌面。2025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车达到3689万辆,其中纯电动占2553.9万辆,约10%。也就是说,差不多每十辆轿车,就有一辆是纯电,甚至,一些城市占比还要高。这个趋势,说猛也不过分。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新注册数量高达562万辆,同比增加了28%;以这样的增势,用不了几年,电动车比重会继续上冲。

电动车用路了,贡献了路损,但没有交燃油税,这钱怎么补?有朋友说,电动车自己省了油钱,养路费本在油价里,每升燃油包含1.5元左右专用税。你油车跑得越多,交得越多,而电动车用电跑,一分没出,感觉燃油车主被“白嫖”了。

新能源车“免费午餐”要结束?三千亿缺口背后的新变局-有驾

可能电车主觉得委屈,觉得才占10%,不至于这么较真,可这个账算大了影响就大。你燃气车也一样,天然气不含油税,也没交养路钱。大家如果都不上心,路越来越烂,所有用路人都倒霉。

公平的问题一搅和,声音自然四起。有网民提出,既然电车、气车都不交税,难道就让燃油车单买单吗?有的车主直接喊说好的新能源免税优惠,是扶持阶段,路多了总要回归公平。

新能源车“免费午餐”要结束?三千亿缺口背后的新变局-有驾

有些省份早就行动起来。海南早在2022年就试水了“按里程征收”,这个思路是,不管你什么车,跑多少路收多少钱,借助北斗定位,记录公里数,阶梯计费,甚至将来可以根据路况、车型、时段灵活调整。高速多收费,城市低一些,大型重型车标准高,公平又透明。

也不是一推就灵。比如2024年,有传言说海南已经开始正式征收,每年多跑一万五千公里要交五千元左右。可官方马上澄清,说只是方案还没定,数据都还在模拟。而事实上,截至2025年4月,这一系统已累计处理了两千多亿条定位数据,模拟计费二十多亿,说明技术储备已成型,只差择机推行。

新能源车“免费午餐”要结束?三千亿缺口背后的新变局-有驾

为什么争议大?因为,习惯了哪些该免哪些不免,利益格局需要调整。燃油车主早就盼着公平,而电动车主担心一旦收费,用车成本直线上扬,购车热潮是否受影响也未可知。

这背后是模式切换。以前靠油税,简单粗暴,一刀切,可新能源崛起后,必须设计更精准的征收体系。我觉得,将来必然走向全面“里程计费”,不管你油车电车还是什么混合动力,跑多少交多少,既简单,又合理。

新能源车“免费午餐”要结束?三千亿缺口背后的新变局-有驾

我们可以参考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新西兰、德国对商用车辆已实施按里程征收,美国不少州也在测试个人车辆的同类项目。只要制度透明,计费合理,系统便捷,最后车主也会慢慢接受,因为大家都知道,养好路,大家出门才更顺心。

细节要打磨。在家充电如何统计里程?农村或者偏远地区怎么做到计费不偏不倚?燃油、燃气、电动三类车主如何协调利益?这些问题,都需要政策设计者用技术和智慧解决。

新能源车“免费午餐”要结束?三千亿缺口背后的新变局-有驾

你维护路网其实是全国出行的根本大事,几乎每个家庭都绕不开。论长远,征收方式变革是必然的,也是公路事业韧性提升的关键。政策一旦落地,好处是什么?目前有的地方公路养护率才五成,补上缺口就能到八成,事故减少,运输顺畅,经济活力更大,车主出行幸福感也更高。

新能源车主也别焦虑,这不是针对个人,燃油车主也别窃喜,受益的,是所有开车、坐车、用路的人。毕竟2025年,全国有5.5亿驾驶人,人人都是公路利益相关者。

新能源车“免费午餐”要结束?三千亿缺口背后的新变局-有驾

最后我想说,这一场转型,道理其实很简单,路是公用的,钱也要公摊。新能源车主不该成为特殊福利群体,维护公路靠一方买单更不可持续。这一次的公平怎么补上,这个新账本,咱们每一位出行者,都该表达意见,你怎么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