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心撼动CRV!丰田豪华SUV降至13万,全车多层隔音,加92号油
13万。
买一台挂着丰田标、号称高端的SUV。
听起来像梦。
但现实是——它真的来了。
威飒,这个名字曾被寄予厚望,试图用设计撕掉“平庸”的标签。
如今,却在价格战中低头,跌入13万区间。
铁了心要取代CRV?
可市场根本不买账。
月销几百台。
比冷清还冷。
这到底是一场悲壮的逆袭,还是注定失败的挣扎?
我们得先问自己——现在的人,还稀罕“丰田”这两个字吗?
过去,三个字等于可靠、等于省心、等于保值。
现在呢?
国产新能源一拥而上。
智能座舱、L2+辅助驾驶、语音交互、远程控车……
10万级就能给你配齐。
而威飒呢?
低配连10.25英寸大屏都没有。
7英寸仪表盘。
塑料感中控。
按键排布像十年前的卡罗拉。
你说它是高端SUV?
坐进去的第一秒,你就想笑。
可它的脸,真的太能打了。
前脸像从皇冠陆放上直接抠下来的。
大嘴中网。
獠牙式导流槽。
双L型LED大灯,锐利得像要划破空气。
侧面腰线一挑,溜背一压,轮毂一旋。
高级感,扑面而来。
尾灯是贯穿式。
灯带细长。
点亮后,有种“我不屑于跟你说话”的傲慢。
这设计。
确实比奔驰GLC更抓眼球。
至少在街头回头率上,赢了。
但美,能当饭吃吗?
打开车门——啪。
现实打脸。
内饰依旧是“丰田式节俭”。
硬塑料。
仿皮缝线。
中控屏像后期加装的。
8155芯片?
只有高配才有。
华为HiCar?
也得加钱。
低配连无线充电都省了。
你说它高端?
那“高”在哪?
空间呢?
车长4米78。
轴距却只有2米69。
什么概念?
比很多紧凑型SUV还短。
后排腿部空间勉强够用。
头部因为溜背造型,高个子会顶。
全景天窗?
全系不可开启。
只有顶配才有全景。
其他都是小天窗。
压抑。
但有一项,它确实越级了——隔音。
前排标配多层隔音玻璃。
关门声厚重。
高速120码,风噪、胎噪都被压得很低。
车内对话不用吼。
这份静谧感。
在同价位燃油车里,罕见。
甚至比某些30万级豪车还安静。
丰田在NVH上的积累,终于在这一刻显出价值。
动力呢?
低配是2.0L自吸。
171马力。
206牛米。
匹配CVT。
零百12秒开外。
什么水平?
红绿灯起步,被电瓶车超车都不稀奇。
你踩油门。
发动机嘶吼。
车速……缓缓上升。
像一头老牛,拉着破车爬坡。
你说这是高端SUV的动力?
不如说是“省油工具人”的妥协。
高配是2.5L混动。
系统综合218马力。
零百8秒级。
油耗5L/百公里。
加92号汽油。
这才像点样子。
平顺。
安静。
省油。
可价格呢?
高配落地接近20万。
13万的,都是低配。
所以问题来了——
花13万买这车,图什么?
品牌?
丰田现在不香了。
设计?
好看,但关起门来就崩。
配置?
国产车早把门槛拉到云端。
空间?
轴距短得可怜。
动力?
2.0L自吸,连“够用”都谈不上。
可它偏偏卖不动,还降价。
为什么?
因为丰田慌了。
新能源的浪潮,把它的护城河冲垮了。
它想用“高端”标签救销量。
结果发现——没人认了。
威飒的失败,不是产品问题。
是时代抛弃你时,连声招呼都不打。
但换个角度想——
如果,你不在乎智能化。
如果你讨厌OTA更新、车机卡顿、电池衰减。
如果你只想要一台——
皮实、安静、省油、保值的车。
那威飒,尤其是混动版,是不是突然香了?
它不用充电。
加92油。
保养便宜。
故障率低。
安全配置全系拉满——L2驾驶辅助、7气囊。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保障。
国产车堆配置。
丰田在堆“安心”。
可消费者现在要的,是“刺激”。
是大屏、是语音、是自动泊车、是千里之外控空调。
威飒给不了。
它像一个老派绅士。
西装笔挺。
沉默寡言。
不懂讨好。
所以它注定小众。
但小众,就等于错吗?
当所有人都冲向智能电动车时。
有没有人想过——
也许,真正的高端,不是算力有多强。
而是——
十年后,它还能稳稳地跑在路上。
威飒的降价,是悲情。
也是坚守。
它卖不动。
但它没跪。
没有为了销量,去抄别人的内饰。
没有为了流量,去搞花哨的发布会。
它还是那个丰田。
慢。
固执。
但可靠。
13万买它。
不是捡便宜。
是选择一种生活态度。
你要快?
有电动车。
你要潮?
有新势力。
但你要——
稳稳地,开十年?
或许,威飒是少数选项之一。
它取代不了CRV。
也不会成为爆款。
但它提醒我们——
在疯狂内卷的时代。
慢,也是一种竞争力。
下次你路过丰田4S店。
不妨进去看看威飒。
摸摸它的方向盘。
听听它的关门声。
感受那份——
被时代忽略的,厚重。
然后问问自己:
我要的车,到底是什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