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智能领先,燃油车为何难以追赶?

电车的高智能化,痛打了燃油车!为什么燃油车做不到高智能化?

电车智能领先,燃油车为何难以追赶?-有驾

哎,老铁们,最近逛车展没?那场面,真是“电”光四射,各大新能源品牌恨不得把整栋楼的智能都塞进一辆车里。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城市NOA,听着就让人心潮澎湃。反观隔壁燃油车阵营,虽然也贴上了“智能”标签,但总感觉像是穿着西装的土味大叔,努力想跟上潮流,却总差那么点意思。难道说,燃油车真的天生就“笨”?只能眼睁睁看着电动车把智能化的王座坐得稳稳当当? 这个问题,我也琢磨了很久。毕竟,咱这些老司机,谁没开过几辆皮实耐造的油车?它们的机械魅力,是电车一时半会儿学不来的。可智能化这股风,吹得太大了,大到我们这些老油车用户也开始嘀咕:我的车,是不是真的要被时代抛弃了?

电车智能领先,燃油车为何难以追赶?-有驾

先说说,为什么大家会觉得电车天生就该更智能? 这事儿还真不是空穴来风。你想啊,电车就像一个“天生丽质”的优等生。它的平台设计,从一开始就为智能化铺好了路。“域集中式”或者“中央计算”的电子电气架构,相当于给整车装了个超级大脑,算力集中,指令下达快如闪电。而咱们的老伙计燃油车呢?大多还停留在“分布式ECU”的年代,这就像是一个公司里,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信息传递靠吼,效率能高到哪儿去?信号传输慢,算力分散,这就好比让一个老式诺基亚去运行《原神》,硬件上就输了。 更别提那颗“大心脏”——发动机了。它工作起来又热又抖,像个永不停歇的“大热机”。而高阶智驾的域控制器,那可是个“高功耗”的主儿,最怕热。把这么个“娇气”的宝贝塞进发动机舱,散热就成了头号难题。业内行话叫“物理困局”,听着就让人头大。“在旧地基上盖摩天楼” ,说的就是这事儿。所以,岚图汽车CEO卢放那句“燃油车在系统反应时间、冗余设计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虽然听着扎心,但确实是行业普遍的看法。

电车智能领先,燃油车为何难以追赶?-有驾

但是! 事情真的没有转机了吗?嘿,别急着下定论。最近我就发现,有那么一两家老牌车企,正在悄悄地“逆袭”。上汽大众,就是其中的代表。去年他们喊出了“油电同智”的口号,当时我还觉得是句营销话术。可今年一看,好家伙,途观L Pro、帕萨特Pro、途昂Pro,全系都上了端到端高快NOA!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是怎么做到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叫“回归第一性原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人能开,电脑为啥不能?只要坚信能成,总能找到办法。他们和卓驭科技合作,硬是在有限的空间里,给智驾系统找到了最优的风冷方案,解决了散热和振动的难题。 这背后,是七年合作的深厚功底,不是一拍脑袋就能成的。而且,他们走的“人机共驾”路线,我觉得特别接地气。最怕的就是“人车脱钩”,驾驶员以为系统万能,自己开小差,那才危险。上汽大众的“超强提醒”机制,就像个负责任的副驾驶,时刻提醒你“手别松,眼别闭”,这比一味追求“全自动”更安全、更负责任。

电车智能领先,燃油车为何难以追赶?-有驾

再说说其他玩家,吉利也坐不住了。 他们的“中国星”系列,星瑞东方曜、星越L,也玩起了智能化。GEEA 3.0电子电气架构、Flyme Auto车机、千里浩瀚H3辅助驾驶系统,配置拉得满满当当。特别是那个“轻终端+强云端”的模式,车端算力不够,就让云端大模型来补,这招“借力打力”玩得挺溜。 还有硬件复用,用座舱域控制器的冗余算力来跑NOA,成本直接压到4000元以内,这招太狠了,简直是“抠门”技术的典范!这说明什么?说明燃油车阵营不是没有智慧,而是换了一种更务实、更精打细算的方式在追赶。

电车智能领先,燃油车为何难以追赶?-有驾

当然,燃油车的智能化,天花板确实存在。 散热瓶颈是硬伤,风冷的极限摆在那里,想上更高算力的城市NOA,可能真得加装水冷系统,这又涉及到成本和空间。成本与商业模式的抉择也让人头疼。现在行业资源都往电动车倾斜,给“日渐式微”的燃油车投巨资搞高阶智驾,这生意划算吗?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车企选择保守路线,或者干脆放弃的原因。

电车智能领先,燃油车为何难以追赶?-有驾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燃油车做不到高智能化? 答案可能没那么简单。不是做不到,而是难得多,代价大。 它们没有电车那般“天生丽质”,需要在“旧地基”上精雕细琢,克服重重物理和架构上的难题。但上汽大众、吉利这些玩家的尝试告诉我们,燃油车的智能化之路,远未到终点。 它们正在用更务实、更安全、更本土化的方案,努力缩小与电车的差距。同济大学韩志玉教授预测,到2030年,中国市场60%的新车仍需内燃机。 这意味着,燃油车的智能化,不仅关乎技术,更关乎数以亿计用户的切实需求。当“油电同智”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体验,我们这些老司机,或许还能在熟悉的油门声中,享受到那份科技带来的从容与安心。

电车智能领先,燃油车为何难以追赶?-有驾

那么问题来了:当智能化不再是电车的专属标签,你会因为一份更成熟、更可靠的“人机共驾”体验,而继续选择一辆聪明的燃油车吗?

电车智能领先,燃油车为何难以追赶?-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