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花4万买电动车的“冤种”,现在怎么样了?

2010年,全国电动车一年只卖出8000辆,连北上广的马路都难见到它们的身影。 那时候买电动车的人,要么是勇士,要么是“冤种”——续航不到100公里,冬天不敢开空调,充电桩比熊猫还稀有。

但偏偏有三位普通人,在电动车还是“工业垃圾”的年代就敢掏钱买单。 15年后,他们的故事让人惊掉下巴:强哥用电动车搬家省了上万元油费,明州开电车三天三夜横跨半个中国,张姐的车泡水后居然还能跑!

更神奇的是,他们开过的车,电池用了7年都没换过。 这群“冤种”不仅没亏,还亲眼见证了中国电车从草根逆袭成全球霸主的全过程。

15年前花4万买电动车的“冤种”,现在怎么样了?-有驾

2010年,强哥花4.4万买了辆“电动脆皮”

强哥可能是全中国最敢吃螃蟹的人。 2010年底,他花4.4万买了辆江淮iEV1,这车现在看就是个“工业残次品”:夏天开空调续航从70公里掉到50公里,冬天得裹着棉被开车,半路没电还得推车去充电。 但当年这车有个杀手锏——每公里成本只要8分钱,比烧油便宜8倍。

15年前花4万买电动车的“冤种”,现在怎么样了?-有驾

那时候的电池技术有多拉胯? 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只有80Wh/kg,连现在的一半都不到。 国轩高科造一块能跑70公里的电池,成本就要2万块。

强哥记得清楚,2011年冬天他送孩子上学,空调开到23度,续航直接腰斩,最后两公里是推着车走的。

但就是这个“脆皮车”,让强哥成了朋友圈里的科技先锋。 7年时间跑了7万公里,电池愣是没换过。 2018年换车时,二手车贩子都不敢收,最后江淮4S店用1.2万回收了这辆“古董”。

15年前花4万买电动车的“冤种”,现在怎么样了?-有驾

2016年,明州上演现实版“电动车囧途”

15年前花4万买电动车的“冤种”,现在怎么样了?-有驾

当明州决定开续航150公里的江淮iEV4从合肥杀到南京时,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 180公里的路程,导航显示要开70码龟速前进。 结果这哥们真用20%剩余电量完成了挑战,代价是膀胱差点爆炸。

那时候的充电桩江湖比现在混乱十倍。 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各家接口都不通用,明州在高速服务区见过最离谱的场景:5个充电桩4个被油车占位,剩下1个还是坏的。

2017年他把车从南京开到宁波,380公里路硬是开了三天三夜——不是车不行,是充电桩太稀缺。

15年前花4万买电动车的“冤种”,现在怎么样了?-有驾

但电动车也有争气的时候。 明州2016年买的二手比亚迪秦混动,虽然换了2次电池3次变速箱,但架不住免费保修。 他算过一笔账:9年时间混动车省了4万油费,修车没花一分钱。

15年前花4万买电动车的“冤种”,现在怎么样了?-有驾

2018年,张姐的车泡在水里还能跑

张姐可能是全网最淡定的电动车车主。 2018年暴雨天,她的江淮iEV6E在天桥下泡成了“潜水艇”,电池包直接泡汤。 第二天4S店都准备收“尸体”了,结果这车擦干水渍照样能跑。

15年前花4万买电动车的“冤种”,现在怎么样了?-有驾

这时候的国产电池早已不是吴下阿蒙。 国轩高科的磷酸铁锂能量密度冲到180Wh/kg,电池成本降到0.8元/Wh。

张姐的车六年跑了8万公里,电池健康度还有92%。 最夸张的是充电速度——当初iEV1要充8小时,现在iEV6E快充1小时能回血80%。

数据不会骗人:2018年中国电动车销量冲到125.6万辆(中汽协数据),是2010年的157倍。

强哥们再也不用推车上班,充电站开始反杀加油站——2023年底我国充电桩总数达859.6万台(国家能源局数据),比加油站多了20倍。

15年前花4万买电动车的“冤种”,现在怎么样了?-有驾

2024年,曾经的“冤种”成了预言家

强哥现在开的江淮E50A续航460公里,比他第一辆车翻了6.5倍。 最魔幻的是价格——12万的车打完折11万到手,比同级别油车还便宜。 明州的蔚来ET5能一口气从宁波干到上海,560公里续航足够在长三角横着走。

回头看这些“老古董”才发现,中国电车早埋下了逆袭的密码:强哥的iEV1电池7年不坏,打了日系车“电池寿命短”的脸;

明州2016年买的江淮iEV4,二手车现在还能卖1.5万;张姐泡水的iEV6E,拆解后发现电池包密封性比IP67防水标准还狠。

最硬核的证据藏在海关数据里: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海关总署数据),把德日美传统车企都甩在身后。

当年被嘲讽的“工业垃圾”,现在成了德国出租车司机的最爱——比亚迪在德国市占率冲到29%(德国联邦汽车运输管理局数据),比本土品牌还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