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汽车快速建厂
9月12号,追觅汽车宣布完成了首轮资金募集,距离他们正式宣布要造车才过了两周时间,这速度可以说是国内新造车企业里最快的了。
更让人惊讶的是,追觅的创始人兼CEO俞浩已经带着团队跑到德国去了,专门去给追觅汽车选建厂的地方。新工厂的位置就在特斯拉在德国柏林的那个超级工厂附近,而且面积预计会比特斯拉那个工厂还要大1.2倍。
追觅汽车加速全球化布局
追觅汽车这次融资速度特别快,说明资本市场对它的发展前景非常看好。虽然没公布具体金额和投资方,但这次融资主要是为了支持他们在德国建厂,推进全球化的布局。
追觅汽车的思路挺清晰的,走的是“中国研发、德国制造、全球销售”的路线。这样一来,他们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在研发和供应链上的优势,同时借助德国在制造方面的声誉和本地资源,把产品卖到全世界。
他们直接在德国柏林附近建厂,跟特斯拉是邻居,这说明他们的野心不小,起点也高。那边有上千家零部件供应商,产业链很完整,涵盖精密制造、电子电气、材料科学这些领域。
这意味着以后追觅汽车可以跟当地品牌一起用本地的零部件供应网络,这样不仅研发更快,物流成本也能降下来,还能更高效地覆盖整个欧洲市场。
还有消息说,追觅汽车会跟法国巴黎银行合作一起建这个德国工厂。这种跟金融机构合作建厂的方式,可能给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一些新思路。
智能科技驱动创新
追觅汽车的母公司是追觅科技,他们在智能硬件领域可是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截止到2024年,追觅科技在全球已经申请了6379项专利,其中45%都是发明专利。
这些专利主要集中在传感器融合、电机控制和人机交互这些智能汽车的核心技术上,为追觅汽车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团队方面,追觅汽车也组建了一支跨行业的队伍,涵盖研发、制造和质量控制等多个环节。不仅有原来智能硬件业务的核心研发人员,还有来自传统汽车制造领域的资深专家。
这种“智能+制造”的双核驱动模式,让追觅汽车在技术迁移和集成创新上更有优势,同时也保证了研发、量产和品控的专业性和成熟度。
产品规划方面,他们瞄准的是超高端市场。追觅汽车的第一款车型定位就是超豪华纯电动车型,直接对标布加迪威龙,预计在2027年正式亮相。目前新能源车市场里,这个级别还比较空白,竞争压力相对小一些。
最近俞浩还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这款车的渲染图,并透露样车会在年底的美国CES展会上首次亮相。这种方式跟传统车企不太一样,更像科技公司做产品的推广方式。
全球布局优势明显
追觅科技现在拥有一套成熟的全球销售网络,这在它进军汽车领域的时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优势。目前,追觅的产品已经卖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线下门店超过6000家,服务的家庭超过了3000万户,会员数量也突破了1100万。
这么庞大的全球布局,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出来的,对很多新造车企业来说,这可是短期内根本没法复制的优势。
当然,追觅宣布要造车之后,也遇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不过,创始人俞浩直接在朋友圈回应了这些质疑,他说:“我们公司现金流很充足,经营状况一直很好。”
他还透露,过去两年,公司和个人一共花了大概50亿左右,高价回购老股东的股份,把持股比例从45%提升到了70%。所有退出的投资人都赚了钱,早期投资人更是赚了几倍。
这番话不仅说明了追觅的资金实力,也显示出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对于那些不看好他们的声音,这也是最有力的回应。
跨界造车,未来可期
结语部分可以这样用更口语化的方式表达:
追觅汽车的出现,给新能源车市场注入了新鲜感。它走的是“中国研发、德国制造、全球销售”这条路,听起来挺有料的。在竞争这么激烈的大环境下,它能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咱们就等着看吧。
眼瞅着2027年越来越近了,追觅汽车能不能按计划推出一款对标布加迪威龙的超豪华纯电动车,把中国智造和德国工艺结合起来,这事儿还真让人期待。
互动话题来啦:你觉得科技公司跨界造车靠谱不?
有人觉得挺靠谱,因为科技公司有创新思维和技术积累,现在汽车也在往智能化发展,跨界的人可能更有优势。
也有人觉得不太靠谱,毕竟造车是个烧钱、技术门槛高的活儿,科技公司可能没那么多整车制造的经验和供应链管理能力。
还有一种观点是中间路线,觉得跨界和合作结合可能更好,传统车企负责造车,科技公司提供创新技术,这样互补起来可能更稳当。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