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纯电SUV的江湖,前三季度打下来,212万辆的战绩,够劲儿!
它占了新能源市场的近四分之一份额,可别小看这比例。
轿车卖得更多,但SUV这块,才是真正考验车企“肌肉”的硬骨头。
这市场集中度高得吓人,玩的就是“大鱼吃小鱼”的戏码。
你想买台纯电“大五座”,不看看这份榜单,那不等于“闭目摸象”?
咱们直接点,谁是那个“独占鳌头”的?
特斯拉Model Y,292,843辆,人家压根就没给对手喘息的机会,这断层领先,简直是“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笔者的经验是,这车能卖成这样,除了品牌光环,更在于它对“极简科技”的精准拿捏,那种冷峻的设计语言,深入人心。
可话说回来,咱们本土品牌才是真正的主力军。
比亚迪,这波操作叫“庖丁解牛”,刀法精准,布局全面。
元UP和元PLUS,一个13万,一个11万出头,直接霸占了亚军和探花的位置。
它们俩一出手,就奠定了自主品牌的第一梯队。
你再看那银河E5和宋PLUS纯电版,紧随其后,稳稳占据第四、第五。
前五名加起来,几乎瓜分了三分之一的蛋糕,这火力配置,谁看了不迷糊?
比亚迪的路数,绝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广撒网。
海狮05EV和海狮06,销量也分别拿到了第六和第十八的好成绩,这说明它们的产品线覆盖面极广,覆盖了从城市通勤到家庭出游的各种需求。
宋L EV和唐L虽然排在四十开外,但它们的存在,就是为了给整个家族增添技术厚度和品牌形象,这叫“深厚内力”。
谁是最大的惊喜?
零跑汽车,绝对算得上“厚积薄发”的代表。
C10(第七名)一出来,就成了爆款,七万多辆的成绩,硬生生挤进了前六。
C11和B10紧随其后,都是五万多辆的量级。
零跑这四款车全挤进销量前三十,这是什么?
这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典范!
笔者观察,零跑的策略就是把配置堆到别人不敢想象的程度,让用户觉得“买到就是赚到”。
新势力里不能不提的,还有“流量担当”。
小米YU7,十四名,四万多辆,这可是个信号,说明跨界玩家的能量不容忽视。
蔚来ES6和EC6,二十和三十八名,它们卖的不是冰冷的数据,是那份独有的“高端服务体验”,这份价值,是数据图表难以完全体现的。
小鹏的G6、G9、G7,三款车都进了前三十五,尤其G6,智能辅助驾驶的口碑,简直是“口口相传”,用户粘性极高。
自主阵营的竞争,那叫一个“百花齐放”。
广汽埃安的AION Y和V,六万多和两万多,依然是中坚力量。
深蓝S05能排到第九,说明它那份“未来感”的造型设计,成功捕获了一批追求个性的买家。
iCAR的超级V23,那个造型,像不像“年轻人的第一台潮玩车”?
四万多辆的销量,很能说明问题。
乐道L60和L90也稳居前三十,咱们国产车在设计和实用性上的平衡,做得越来越到位了。
转头看看合资阵营,那感觉就像是“老将出马,略显迟缓”。
大众ID.系列,虽然ID.4 CROZZ和X加起来也有两万多辆,但跟比亚迪比起来,简直是“杯水车薪”。
这德系巨头,在电动化赛道上,似乎还在适应新的规则。
宝马iX1和iX3,一万多辆的成绩,算是守住了豪华品牌的尊严。
可日系那边,丰田bz4x才五万名开外,本田的几款,基本就是“查无此车”的状态,整体表现太“佛系”了。
在豪华电动SUV这块,传统巨头和新贵们正在进行一场“殊死搏斗”。
智界R7,第二十一位,这成绩,让人不得不正视华为智造的力量。
问界M9和M5,也都在前五十站稳脚跟。
奔驰EQB、EQE SUV,奥迪Q4 e-tron,这些老牌豪华,销量都在低位徘徊,它们得想办法把“豪华”的定义,重新嫁接到纯电架构上。
沃尔沃EX30,不到一千辆的销量,这简直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写照,市场教育成本太高了。
这前三季度的战况,清晰地勾勒出一条脉络:技术迭代快、用户需求抓得准的玩家,才能在这场淘汰赛中活下来。
纯电SUV,已经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它是科技、是生活态度的体现。
谁能把这两者融合得更好,谁就能坐稳那个“头把交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