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回应激光雷达传闻,坚持纯视觉方案,销量持续上涨

纯视觉路线能否一骑绝尘?小鹏汽车与激光雷达的“拉锯战”

互联网谣言的杀伤力有时候远大于真实事件——尤其在自动驾驶这个争议不断的领域。近日,关于“小鹏汽车将重拾激光雷达”的传闻不胫而走,搞得车圈热闹非凡。传言背后,核心的焦点其实很简单:小鹏押注的纯视觉技术路线,真能打败激光雷达吗?

这场风波起因于一则爆料,称小鹏内部正在讨论,为了解决复杂路况难以应对的问题,考虑未来车型重新搭载激光雷达,还佐以员工私下“佐证”、产能调整等细节,煞有介事。对小鹏来说,这可不是吃瓜群众在茶余饭后吐槽的闲谈,而是技术路线之争早已白热化的战场。一旦动摇现有战略,不仅会让外界质疑公司判断力,更有可能引发投资者和用户的集体恐慌。

小鹏回应激光雷达传闻,坚持纯视觉方案,销量持续上涨-有驾

火药桶算是被点燃了。小鹏高管立刻雷霆出手,副总裁于涛在社媒放话,斥责造谣,并称要由法务部与政府部门处理。连内部自动驾驶负责人李力耘都罕见发声,直言“胡说八道”,态度坚决,简直不容带任何问号。还有产品总监,言简意赅四字评论:“绝对不上激光雷达”。一系列高层集体表态,让吃瓜群众一时都快觉得,是不是再提激光雷达都会被请去喝茶。

话说回来,小鹏为何对“纯视觉路线”如此执拗?究其根本,是对自家算法与海量数据训练的强大自信,认为现有摄像头+AI完全可以搞定智能驾驶。不仅成本上更亲民(激光雷达动辄占到整车成本2%,而多颗高清摄像头方案能便宜近四成),还带动续航、车辆布局等多重优势。从业务逻辑来看:激光雷达自带高科技滤镜,确实在极端工况下表现精细,但小鹏认为,技术迭代、AI飞速进化后,大模型+高清摄像头完全可以超车,且成本控制和量产推广空间远大于激光方案。

董事长何小鹏多次公开论述“未来属于纯视觉”,称大模型实装以后,摄像头+算法所能收集、分析到的信息量和效果,已足以超越普通激光雷达。小鹏还特意宣称,其自研AI“鹰眼”方案,在识别复杂路口、密集车流时,起码与一年前的激光雷达版本不分上下。前景远大,激烈反驳外界质疑,也就不难理解。

成本之外,市场表现也是小鹏“不回头”的底气来源。伴随2024年上半年销量一路爬升,小鹏在6月实现交付34611辆,同比增长224%,累计交付近20万辆。成绩说话,自然更宜“大声讲话”。刷掉去年销量低谷,信心立竿见影,于是对任何影响现有路线的消息,管理层都选择了“零容忍”,生怕谣言动摇军心与资本市场。

有人说,小鹏技术孤注一掷,简直押上了企业“身家性命”。但你要说这是小鹏的原创赌局,也不尽然。只不过,智能驾驶行业一向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特斯拉坚持纯视觉,蔚来、小米等则还在“两条腿走路”。市面上流派争鸣,本该百花齐放。但现实很残酷,行业不喜欢待命选手,更不喜欢朝令夕改的选手。动摇路线,舆论只会冷笑:“还不是被极端场景打败了?”一旦技术滑铁卢,本可掌控的节奏就会变成他人的狂欢。

小鹏回应激光雷达传闻,坚持纯视觉方案,销量持续上涨-有驾
小鹏回应激光雷达传闻,坚持纯视觉方案,销量持续上涨-有驾

有趣的是,这事背后其实关乎消费者认知博弈。激光雷达是“贵的就是好”?还是AI才是灵魂?信息茧房时代,谁讲得故事精彩,谁就能圈住用户。市场总有尝鲜者敢为人先,也总有保守者“两手抓”。小鹏显然是前者,这次拉高声量辟谣,既是稳军心,也是对外释放信号:我们不赌明天,只赌定力与技术积累。

争议归争议,终局还得靠这代量产车来验证。消费者是最严酷的产品经理。技术路线到底孰优孰劣,比不过日常真实交付的口碑。未来几年,对小鹏而言,既是实战棋局,也是存亡考卷。何小鹏语出惊人:“2027年,行业技术路线趋于统一。”这话能否应验,全看用户端的实际体验和市场选择。

小鹏回应激光雷达传闻,坚持纯视觉方案,销量持续上涨-有驾

自动驾驶格局瞬息万变,每家车企都在摩拳擦掌。小鹏这份“纯视觉信仰”,究竟是前瞻独断,还是无畏冲撞?江湖自有公论,历史自会裁判。等2027的钟响,我们再看谁主沉浮。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