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章男那句日系车能开40年,传三代的话,确实让我想了很久。我身边有一位认识十几年的老维修师傅,他就说:日系车就是耐造,动不动十五年二十万公里都没太大毛病。但你那是个年代,国产车刚起步,品质和供应链还是跟不上,现在说这个,多少显得有点旧时代情怀了——毕竟2025年的车市风向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咱先说说数字,2025年前八个月,中国汽车产销都突破了2000万辆,这数据很吓人。你别小看它,这里面新能源和自主品牌的拉动功不可没。特别是比亚迪,1-8月海外销量63.07万辆,同比增长135.7%,占总销量的22%,这节奏,别说日系,连被誉为创新典范的特斯拉看了都得敬佩几分。要真细说,国内市场这把刀已经锋利得不太像当年那把刀了。
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在比亚迪售后工作,说腾势N8L刚开预售,那个大六座SUV确实有看头。你说他咋看,我就顺口问了一句:大空间,家用舒适,动力啥表现?他说,3.9秒零百加速,2.0T+三电机,完全不是摆设,确实带感,但更让他服气的,是那套易三方平台的智能安全配置。听他说,这技术背后供应链协调复杂得很,打个比方,就像做一桌家宴,主厨(研发)得协调厨师(零部件供应商)、服务员(渠道),大家都要说着同一套味型,要不然一道菜做出来不搭调,饭桌上直接翻车,老铁你懂的。
刚才我说腾势N8L给我印象深刻,有点大了。我再推敲了一下,它优势明显,但其实它跟你市场里那些30万级别合资SUV差距并没有吹得那么大。比如在智能座舱、主被动安全配置上,日系三强或者德系车也都有类似的水准,只是有些是拼配置,有些是拼体验感,你自己去4S店坐一圈感受下那种氛围就知道了。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腾势N8L的细节里,特别喜欢它那49个储物空间设计和智能冷暖三开冰箱,真的是实用派。这点上,它明显针对家庭用户想得很周到。其实做车就是做生活,根本不只是数据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这些小细节能不能真的让用户觉得生活便利。但有趣的是,我有点怀疑这是不是帮豪华感做的表面功夫,不确定,毕竟是不是每个家庭都真会用得上这么多储物格和冷暖箱,得等市场验收。
再说说智能驾驶和舒适性,那套易三方平台的智能路面预瞄2.0,听起来很高级,自动适应悬架硬度什么的,理论上能极大提升驾驶体验,尤其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的,用这个溜长途方向肯定轻松点。但实际情况,大家也知道,智能系统的稳定性和应急处理能力还经常被吐槽,这点我也有点抵触,不过这技术持续升级的趋势是没跑了。
对比一下,这车转弯半径4.58米,我感觉挺神奇的,一辆大SUV竟然比A0级小车还灵活?销售那边也给我说过,转向系统的这块技术难点在电机独立转向,零部件供应商的研发投入和调试成本都不小,工厂装配线也得配备更高规格设备,所以这部分的确能看出厂家的深厚功力。
说半跑题了,突然想到,前几天我在老朋友开的二手车行,看见不少10年以上日系老车,确实耐用,但代价是调校相对简单,科技感独缺一块。这和现在豪华SUV的花里胡哨形成鲜明对比,你会不会好奇,未来汽车究竟是坚固耐用的老派,还是智能豪华的新时代特征占主导?毕竟消费者要求越来越多样,这里面没有百分百答案。
回到腾势N8L,它的价格区间没精确听销售说法,不过估计是在30-40万区间。讲真,这价位比同级别高端合资SUV优势在哪?除了配置齐全外,还有一个难以量化的因素——品牌认知与用户口碑。而谈到口碑,我记得修理师傅那句国产新势力现在能靠口碑打天下,着实让人感慨从小作坊熬到今天,真的不容易。
真心说,国产品牌的快速崛起背后,是供应链完善和研发闭环的持续打磨。就像盖房子一样,地基不牢,房子再漂亮风一吹就散了。中国车企这几年拼的是打基础的耐心,而不仅仅是眼前的花招。比如腾势N8L主被动安全用到的2000MPa钢板,9气囊和CTB车身一体化技术,指明厂家愿意投入造安全钢铁长城,这是技术和成本双重压力下的硬实力表现。
我随手算了下,假设腾势N8L这样一个30多万的SUV,平均三年保值率降幅约在40%到50%间(样本少),实际落地成本和同级别合资了不多少,甚至有优势,但这其中含了政策补贴,补贴退坡后真相如何,市场说了算。
最后想问一句,你觉得国产车崛起,说明中国车企真的能取代日系合资老大位置吗?或者说,这股新能源和智能化浪潮,是不是短期内催热的泡沫,等到传统车企重新发力,市场会不会出现翻盘?毕竟市场是个复杂系统,谁也说不准。
(这段先按下不表)
这届的腾势N8L不管在设计美学、科技配置还是用户场景考虑上,确实代表了国产车质感和实力提升的一种侧面,但我私心还是相信,车最重要的,还是要好用耐用,毕竟车不是摆设,天天跟你跑,更考验真功夫。你同意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