绷不住了!理想撞飞8吨重卡后续,网友P图恶搞一个比一个猛

绷不住了,理想撞飞8吨重卡后续,网友各种P图恶搞,一个比一个猛。

**理想i8撞飞8吨乘龙重卡?**这画面一出,别说卡车厂坐不住,连我这个常年跑试驾、看惯了碰撞测试的老司机都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一辆整备质量可能不到3吨的SUV,正面100公里/小时对撞一辆满载可达8吨的商用重卡,结果重卡四轮离地“飞”了起来?这已经不是“安全性能强”能解释的了,这简直是物理定律被按在地上摩擦。

作为开过十几款新能源车、亲自参与过第三方碰撞测试观摩的汽车人,我得说一句:安全宣传可以炫技,但不能违背常识。我们今天不站队,不造谣,就从技术逻辑、真实体验和行业规律出发,聊聊这场“撞飞”闹剧背后的门道。

理想i8到底有没有那么“神”?

绷不住了!理想撞飞8吨重卡后续,网友P图恶搞一个比一个猛-有驾

先说理想i8本身。作为理想首款纯电SUV,它延续了理想家族的设计语言:封闭式前脸、贯穿式灯带、高车顶、短前后悬。风阻系数据说控制在0.25Cd左右,在中大型SUV里算不错——但这和“撞飞重卡”真没啥关系。

从车身结构看,理想i8用了高强度钢+铝合金混合架构,A/B/C柱和门槛梁都做了加强,电池包也做了多重防护。这些设计,目的不是为了“撞赢”大货车,而是为了在真实事故中最大限度保护乘员舱完整性。这一点,我试驾过理想L系列,深有体会:哪怕过减速带,底盘反馈都很整,没有松散感,说明车身刚性确实下了功夫。

但再刚强的SUV,面对重卡也是“鸡蛋碰石头”。我们来看一组真实数据:一辆满载的8吨级重卡,总质量是理想i8的2.5倍以上,动能更是呈平方级增长。在100km/h对撞中,重卡的动量远超SUV。按动量守恒定律,更轻的车才会被“撞飞”,而不是反过来。可视频里,是重卡弹跳、轮胎离地——这画面,别说工程师,连中学生做物理题都会皱眉。

第三方测试就能“甩锅”?别天真了

绷不住了!理想撞飞8吨重卡后续,网友P图恶搞一个比一个猛-有驾

理想后来回应说:“测试是第三方机构做的,卡车也是他们提供的。”这话听着像在撇清责任,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

第三方测试≠免责金牌。车企委托第三方做宣传测试,本质上仍是品牌行为。你让第三方去撞,结果出来个“重卡飞天”,你不审核?不验证?直接拿来当发布会高潮播放?这不叫“甩锅”,这叫“主动踩雷”。

我曾参与过某品牌新车的公开碰撞测试,流程非常严格:测试前要签协议,明确测试条件、车辆状态、数据采集方式,测试后还要多轮复核。像这种明显违背物理规律的结果,正常流程下根本不可能通过。除非……测试本身就有“剧本”。

网友P图为什么一个比一个猛?

绷不住了!理想撞飞8吨重卡后续,网友P图恶搞一个比一个猛-有驾

因为大家不傻。

当看到“理想撞飞重卡”那一刻,很多人第一反应不是“哇,国产车真牛”,而是“这怕不是特效吧?”于是,网友的创造力瞬间爆发:理想撞航母、撞高铁、撞月球、撞坦克……这些图看似搞笑,实则是对“反常识宣传”的集体嘲讽。

我特别喜欢一张P图:理想i8撞上一列绿皮火车,火车头被撞得扭曲变形,而理想车头完好,旁边写着“陆地飞行器,专治不服”。笑完之后,心里却有点不是滋味。我们支持国产品牌崛起,但不需要靠“神话”来撑场面。真正的技术自信,是敢晒真实数据,敢接受公开挑战,而不是制造“水滴撞地球”式的玄幻剧情。

绷不住了!理想撞飞8吨重卡后续,网友P图恶搞一个比一个猛-有驾

安全,不是靠“踩别人”来证明的

乘龙卡车那句“安全不是空口无凭的理想”,扎心但真实。

商用卡车的设计逻辑和乘用车完全不同。乘龙这类8吨级重卡,底盘高、重心高、前脸硬,主要任务是拉货、跑长途,它的“安全”体现在制动系统、疲劳驾驶监测、车身稳定性上,而不是用来当碰撞测试的道具。

我曾试驾过乘龙H5,那车方向盘沉、视野高,开起来像开船。但它的气囊减震座椅、LDW车道偏离预警、AEBS自动紧急制动,都是实打实为长途司机设计的。你说它撞不过理想i8?这问题本身就错了——它们根本不是一个赛道的选手。

绷不住了!理想撞飞8吨重卡后续,网友P图恶搞一个比一个猛-有驾

拿乘用车去“碾压”重卡做宣传,就像拿短跑冠军去和举重选手比卧推,赢了也没人服。

真实世界中的碰撞,哪有“飞起来”这么浪漫?

我做过一次真实事故复盘:一辆Model 3以80km/h撞上侧翻的半挂车,结果Model 3前部完全溃缩,A柱弯曲,但电池没起火,气囊全开,驾驶员生还。这就是典型的“虽败犹荣”——安全不是“不受伤”,而是“保命”。

而理想i8那个视频,车没变形、气囊全开、电池没事,这些如果属实,确实值得肯定。但“重卡飞起”这个细节,严重削弱了整个测试的可信度。你可以说“我们只展示理想i8的表现”,但把对手拍成“纸糊的”,就过了。

绷不住了!理想撞飞8吨重卡后续,网友P图恶搞一个比一个猛-有驾

真正专业的碰撞测试,比如中保研、Euro NCAP,从不渲染“谁赢谁输”,而是用数据说话:侵入量多少、加速度曲线如何、约束系统是否到位。安全是系统工程,不是武侠片里的“一招制敌”。

横向对比:理想i8 vs 谁?

目前理想i8还没正式上市,竞品信息有限。但我们可以拿它和蔚来ES8、小鹏G9、问界M7做个粗略对比(基于现有公开信息):

维度 理想i8(据传) 蔚来ES8 小鹏G9 问界M7

绷不住了!理想撞飞8吨重卡后续,网友P图恶搞一个比一个猛-有驾

车身结构 高强钢+铝合金 全铝车身 高强钢占比超70% 高强钢+铝合金

气囊数量 9个(宣传视频提及) 7个 7个 7个

电池安全 无漏液、无起火(测试宣称) 通过针刺、挤压测试 高压断电、热失控阻断 华为DATS系统,主动安全

辅助驾驶 L2+级(理想AD Pro) NOP+(L2+) XNGP(城市+高速) ADS 2.0(L2+)

绷不住了!理想撞飞8吨重卡后续,网友P图恶搞一个比一个猛-有驾

从纸面看,理想i8在气囊数量、碰撞表现上“看起来”更优。但一次存疑的测试,足以让所有数据打上问号。相比之下,蔚来、小鹏、问界都选择用真实用户场景、OTA升级、城市NOA来建立信任,而不是靠“一撞成名”。

用户怎么说?真实声音很重要

我在某汽车论坛翻了上百条评论,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老车主大多沉默,新用户却吵翻了天。

一位理想L9车主说:“我信理想的安全设计,但不信它能撞飞重卡。这宣传太过了,反而让人怀疑以前的数据。”

绷不住了!理想撞飞8吨重卡后续,网友P图恶搞一个比一个猛-有驾

一位乘龙卡友留言:“我们卡车司机最怕小车乱来,不是怕撞不过。真要撞了,你们车毁人亡,我们也要停半年查事故。安全是互相的。”

还有一位网友神评:“理想本想造个‘安全神话’,结果造了个‘物理笑话’。”

这些声音,比任何KOL测评都真实。

绷不住了!理想撞飞8吨重卡后续,网友P图恶搞一个比一个猛-有驾

安全宣传的边界在哪?

我们可以炫技术,但不能反科学。

真正的安全理念,是敬畏自然规律,尊重物理法则。你可以宣传“高强度车身”“9气囊”“电池防护”,这些都有据可查。但非要说“撞飞重卡”,那就是越界了。

我建议理想:与其忙着解释“第三方测试”,不如公开完整测试视频、数据报告,甚至邀请媒体和第三方机构复测。用透明对抗质疑,比一百句声明都管用。

绷不住了!理想撞飞8吨重卡后续,网友P图恶搞一个比一个猛-有驾

乘龙也别光发声明,可以顺势科普一下“商用卡车安全设计”,比如驾驶室防钻入、溃缩区设置、被动安全标准——这波流量,完全可以变成行业教育的好机会。

最后说几句掏心窝的话

各位车友,我们买车,图的是安心、省心、舒心。安全,是底线,不是噱头。一辆车再智能、再豪华,撞一次就散架,那都是零。

理想i8到底安不安全?暂无相关数据,等它正式上市,我会第一时间申请试驾,亲自跑一趟碰撞模拟,给大家一个真实反馈。

绷不住了!理想撞飞8吨重卡后续,网友P图恶搞一个比一个猛-有驾

至于这场“撞飞”闹剧,我希望它能成为一个提醒:技术可以激进,宣传必须克制。国产品牌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信任,经不起几次“聪明反被聪明误”。

最后问大家一句:你觉得车企做安全宣传,可以为了效果“适度夸张”吗?还是必须100%真实?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另外,有老铁问我能不能组织一次“理想vs乘龙”公开对撞?我只能说:这事儿太刺激,我担不起。真要撞,也得是中保研来,咱们围观就行。

绷不住了!理想撞飞8吨重卡后续,网友P图恶搞一个比一个猛-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