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三国演义中哪吒是调皮捣蛋的少年英雄,那么现实版哪吒汽车却成了新能源车圈的难兄难弟。曾经以“性价比黑马”姿态冲上销冠宝座,这位车界哪吒,如今却在高端化战略失焦、融资难题和市场突围的夹缝里苦苦挣扎。故事一开场,就令人揪心地想知道:它还能不能活下去?
从一出生就跟地方政府绑定,这条路看似稳妥,却埋下了“破局无门”的种子。桐乡、南宁、宜春地方国资平台和银行一口气砸出了数十亿,前期哪吒汽车扩张得如同老家拆迁户,但后期规模越大,债务问题越尖锐。到了2024年E轮融资的关键时刻,它的债务负担已像肥胖症患者一样无法喘气——居然欠了近百亿元,其中供应商欠款就占了大头。你说谁会愿意再投钱进去?于是提出了一个堪称“术后减肥”的方案:70%债转股,剩下30%慢慢还。这听起来好像美式商业片里的救命稻草,可实际情况却是供应商们都“泪流满面”,债权换股权,是赌它能活着翻盘,若是哪天它一命呜呼,股权就变成废纸,这谁不心寒?
再看哪吒的产品策略,这才是“自家把锅端翻”的典型案例。2022年凭着哪吒V和哪吒U抢占了网约车和下沉市场的红利,它一度风头无二。可惜不懂“出道即巅峰”的珍贵,到了2023年却硬要学别人搞20万元以上的高端化。研发哪吒S、哪吒GT放了20亿,结果两款车卖得比门口水果摊的榴莲还冷清。轿跑和家用需求混搭,品牌力又拉跨,贵圈的顾客还不认它的“野蛮人”身份,这不是吃力不讨好么?低价市场呢?比亚迪海鸥和五菱缤果早就堵死了它的斜坡,销量直接下滑16%,结果亏损扩大到183亿元,彻底成了“高端无法,高中不在”。
海外扩张虽然是个希望,但也有“双刃剑”的味道。哪吒到泰国混得还不错,份额有20%,新能源车销量占了东南亚30%的比重,听起来确实为它掰回了一点尊严。然而这市场可是比亚迪、长城的传统势力范围,哪吒想插足也得先看清自己是个“新人”。另一方面,当地燃油车遍地开花,新能源市场需求还在蹒跚阶段,你若全靠地方政府帮忙扛厂,又没有国内销量提振,海外扩张恐怕只能自娱自乐,难撑大局。
摆在哪吒汽车眼前的挑战,是一场没有退路的生死考验。E轮融资能不能落地直接决定它活着的机会——要是失败,它可能进入破产流程,供应商赔掉的债券就是一片哀嚎。更何况就算有了资金,接下来的路也不见得平坦。想走爆款路线的哪吒L,虽然手握3万订单,但产能是否能跟上却是未知数;东南亚市场虽然有内心激励,但也得实打实爬坡,切记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国外就是保险箱”;地方国资寄望它赶快上市,这可是用计烧脑的一场游戏,你想圈钱,前提是得让投资者先看到销量回升的希望。
有人说,哪吒的困境其实是新势力车企最真实的命运写照:低端求量能守住生存,高端受挫仿佛迎来了中年危机,再加上资金链持续断裂,命悬一线。王宏志的一句话道出了行业真相:“新势力销冠不值一文,活着才是硬道理。”问题是,活着就能赢吗?在这场风暴里,哪吒汽车能否成为那个逆境重生的传奇,还是得看它能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破局点。
那么问题来了:眼看全球新能源赛道越跑越快,还有多少企业可以挺过这一轮洗牌?那个曾想仗剑天边的少年神话,还能继续上演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