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街头,电动车被一辆辆拦下,交警递过罚单时,一位老伯含糊地问:这车到底为啥这么严?旁边一个小伙子叹气:新规来了,非标的得赶紧备案,没人手会帮你忙的。说句老实话,这电动车的乱象,管管确实挺急迫的。
你知道吗?从10月1日起,全国两轮、三轮,甚至四轮电动车的管控都升级了。四川达州第一个执行《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对商家和车主都上了紧箍咒,违规产品卖了罚,违规骑行的同样罚。山西陵川的非标三轮四轮不备案就扣车,这狠绝了。估摸着受影响的车主得有个几千上万吧(样本有限,体感告诉我,这些地方电动车密集的多)。你觉得这么严,能把这乱象治好么?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台州地铁开始严控,任何带电动车上地铁都成禁区,除了残疾人用的电动轮椅。这下接驳地铁的骑友们估计受大影响了。试想一下,平时骑车去地铁站最后一公里就靠它,突然不能带了,这地方的通勤体验是不是下滑了?这算不算管理者和用户之间的一个缺口呢?
济南这边的处罚就更细了。商家卖没3C认证的车罚5万,用户飞线充电或室内充电罚500,这让我想起家里那会儿为了省电费,电动车充电线拖到阳台的场景,真是隐患重重。供应链这块就跟做菜一样,你不能用假料卖高价,出问题了,供应链的信任一秒破罐子破摔。车企的配件供应商和生产商得一一过筛,这东西似乎以后会成行业的硬指标,想偷工减料很难了。
话说,前面我提到这次整治的力度挺大,但也不能说全都是严格到位,因为各地经济实力、管理水平不同,执行难度和力度差异挺显著的。比如我跟修理厂老板聊过,他说南边城市的查得严,但北部有些地儿还挺松散,可见这政策落地不是一拍脑袋能完成的事。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外地车主需要跨省备案吗?这个好像各省规则还没完全统一,后续再关注吧。
顺便问几个:你家附近有充电基础设施方便么?你觉得电动车备案系统操作起来友好吗?骑三轮四轮的朋友,是不是准备赶紧备案了?
我跟一个卖电动车的朋友聊过,他说现在很多人找非标车,价格便宜嘛,不过新规一出,回头路估计没了。和同价位的合规款比,非标车虽然便宜个10%-20%,但维修麻烦,人为风险也大。举个例子,合规型号的电池组有统一认证,安全性能可以预期,而非标的临时拼装,电池冒烟爆炸事故少不了,算是便宜没好货在电动车上的体现。
我做个心算,假设你骑个电动车,油费省了一半,依每百公里成本估算,大概节约5-8元,但如果被罚款500元,充电被罚款,甚至车子被扣,实际花费远超预期,真的值吗?这还没算因为政策没及时跟上的临时失业经历……你考虑过这个吗?
自嘲一句,整天跟这事儿打交道,倒不是怕罚款,就是烦这备案流程,连网站卡顿都能让我崩溃。政策变严,也体现了市场在逼近规范的边界,不能再让三无电动车四处乱跑了。这对整个行业供应链和研发流程也是个倒逼,厂家得提早规划设计和认证,就像厨房里的新菜谱,得一遍遍试,确保安全又好吃。
这场全国范围的电动车管理升级,好似一场严苛的体检,一刀切不好,太松散也扛不住,平衡点真不好找。到底该怎么取舍?政府在降风险和保持便民之间还能不能找到点甜头?这些问题岂止是车主、市场能解决的,连我都没细想过。
最后说说现场感受,昨天下班路上经过一个公交站,一辆合规电动车旁挂着备案牌,开关车锁的声音很轻,周围人也没乱搭乱靠,画面一瞬间挺和谐的。你呢?下次出门,有没有留心你这辆电动车是不是和管理的新要求对上了脸?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