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时销售笑脸相迎,提车时发现被坑得血本无归?最近不少消费者发现,自己花新车价钱买到的竟是披着新衣的"二手货"。这些车里程表显示为零,却早被注册过户过,像极了超市里重新贴标签的临期商品。
在重庆某极氪直营店,程先生原本欢天喜地预定了一辆007车型。销售信誓旦旦保证这是"出口转内销的全新车",结果办理手续时才发现,这辆车去年就买过交强险。更气人的是,当程先生找店家理论时,对方竟想用2000块钱私了。广州李先生的遭遇更离谱,付款时才发现所谓"限时购车平台"根本是山寨页面,汇款账户写着某汽车贸易公司,而他的"新车"保险记录显示半年前就已过户。
这些被曝光的案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有个维权群里80多位车主,来自天南海北却有着相似的受骗经历。他们买到的所谓新车,很多都是展厅里被人摸过无数次的展车,或是库存太久的"老腊肉"。虽然极氪官方咬定这些车法律上仍是新车,但普通消费者哪懂什么注册登记和零售发票的区别?大家只知道花新车的钱不该买到被倒过手的货。
汽车行业内部人士透露,现在不少品牌都在玩这种数字游戏。厂家为了财报好看,把库存车提前注册算作销量,等真卖出去时再走二手流程。这就好比包子铺早上先把所有包子都算成已售出,晚上再把没卖掉的打折处理。2024年极氪产量比实际销量多出3000辆,这些多出来的车去了哪?或许就变成了程先生们遇到的"零公里二手车"。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情况正在整个行业蔓延。有专家估算,每100辆二手车里,可能有5到8辆是这种"伪新车"。长城汽车的老总早就炮轰过这种现象,但激烈的市场竞争让更多车企选择睁只眼闭只眼。毕竟当生存都成问题时,谁还在乎手段光不光彩?
看着维权群里那些愤怒的车主,不禁要问:当买车变成开盲盒,你还敢轻易相信销售员的甜言蜜语吗?下次听到"限时优惠"时,是不是该先查查这车的前世今生?你们觉得,这种坑人的把戏到底该怎么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