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这种事,在过去不过是“钱多钱少”的自由落体运动,就像相亲时对方问你“你有房吗”一样直截了当,没什么技术含量,也不需要太多智力羞辱你。然而,现在买辆车仿佛要先参加一场对人性的道德审判:既要赶上新能源浪潮,左脚踩着环保的钢丝,右脚还不能踩穿钱包。同时还想一口气吃成胖子的心理,15万,就想通杀一切科技、舒适与面子--对,就像去食堂点菜,花两个馒头钱想要财政部的国宴服务,世间果然还是理想主义者多。
更精彩的是,车企比你还理想,他们甚至更懂得“让你以为你拥有了整个世界”。这不,某品牌最近抛出了一台号称15万价位,体验追赶30万水准的新电车,名字听起来文邹邹,实际骨子里却充满了“打工人”式的权衡与算计。反正有个响亮点的代号,吸引关注,新瓶装旧酒还能冒点泡沫出来。
这台主打智能+实用的家轿,大有市侩中带着哲学家的深邃,你要科技有科技,要舒适有舒适,要大空间有大空间,只要钱包不大出血,一切都可以有。官方倒是很明白大家的心理负担有多重,干脆就明码标价地告诉你:“我们可不是白菜价的白菜货,给的都是饱满的配置,别嫌弃,赶紧收下。”人情味十足,资本家的慈善情怀溢于言表——虽然大概率是资本的反义词。
汽车设计界的时尚弄潮儿,也终于瞄上了你我这种在格子间里混迹的中产边角料。设计师一出手,就梳理了个“纯净舒适”“未来感”出来,还顺带抹了点中二气息。你说这长得像电动车,他还偏说这是智能家轿;你说跟隔壁品牌是不是撞脸了,人家立马甩你一句“贯穿式微笑大灯+发光Logo”,好嘛,目测夜里全小区都能认得出你家车在哪亮相。
再往下看,什么无边框车门、无框后视镜、隐藏式水切设计,这配置表一列,简直和某些人的相亲自我介绍一样华丽,“哥有车位、有学区房、还兼职点灯师”,连标都能摸一摸就开后备厢,是怕哪天一不小心把车用成淘宝快递点,还是暗示你可以随时把生活塞进车里,说不准以后还能开发个一键懒人下班功能,老板再骚扰你就直接拉进后备箱冷藏,冰箱都贴心内置了。
说起那所谓空间优化,搞得都快像房产营销。什么“得房率90.6%”、2168L储物空间、前备厢108L,原本家里嫌小房间憋屈的同事都心动了:“车买了,房可以不买!”不知是不是新一代都市人口的租房焦虑都快被车企开发出来了。全家桶空间,一家三口打地铺应该问题不大,唯一担心的是万一下雨进水,泡面都能漂过来。
内饰方面,这厂家倒是很有诚意。环抱式布局、风骚的三辐方向盘、浮夸的中控大屏,配256色氛围灯,晚上开着走三环,感觉不是出门而是进了KTV包间。音响系统的名字也很带感,叫什么“天枢”——听起来比天宫还高端,20个扬声器一开,城市的喧嚣就全能变成低音炮里的鼓点,简直能把孤独的灵魂震出社恐的小宇宙。
当然座椅才是本场盛宴的主角,零重力按摩、28点按压,还自带个“马尔代夫”命名,分分钟让椎间盘突出和996的苦闷都暂时消化成莞尔一笑。67W快充和冰箱一挂,大概只有一个字能形容:过瘾。花A级价格用C级待遇,这碗饭吃得妥妥的,难怪众人直呼“性价比”,仿佛人人都能把人生翻个底朝天。
动力续航这块,厂家也不藏着掖着,纯电版本随便挑,高低功率傻傻分不清楚,反正有个800V快充8分钟回春,再着急也能有地方喘气。有CLTC续航630公里的版本,虽然大家都懂,续航数据如同相亲资料,看着光鲜,用起来另说,但这“按秒补电”听起来很硬核——就差送你一句“充电两分钟,通话两小时”的诺基亚经典广告了。还有增程版,把油电平衡玩得玲离尽致,纯电240公里,综合破千,官方数据一出,犹如春晚节目开场,贴心观众自觉入戏。
最刺激的是辅助驾驶,雷达、摄像头加一起都可以凑一桌斗地主了。激光雷达站岗,毫米波雷达伴舞,超声波雷达和摄像头在外围巡场,这装备都快赶上某些银行押运车。至于高阶辅助驾驶,宣传海报恨不得贴上宇航员认证,仿佛下班顺道还能变身流浪地球。至于实际体验,就跟相亲对象照片一样,见着挺诱人,真要同居得多考验忍耐力。有些人想用半年不出问题,厂商巴不得你试三天就点赞,一方讲究长期主义,一方追求短平快,才敢自称是“硬科技+软体验”的亲情团聚。
安全性也是讲究的,“十横九纵”结构,钢铝混搭,用料占比精确到百分之一,说得比体脂秤还细致。有人看了直夸:这不是卖车,这是健身房卖会员!四横三纵电池防护,一层一层裹得严严实实,好像准备和生活的火锅底料拼一把。
当然,上述种种好处都写在PPT上,落在现实是啥样,谁又知道呢?毕竟汽车是个消耗品,朋友圈却当宝,电子设备比配偶还喜新厌旧,今天你视TA为初恋,几年内又要换心仪的新欢,“用户体验”就成了车企、媒体和键盘侠之间的数字游戏。
有趣的是,这一波高配低价操作搅混了15万级市场的池水,看似“羊毛出在猪身上”,厂家一边痛快送出堪比高配的配置,一边琢磨着在哪薅回来点成本。不信你用半年按摩,看质感还在不在;导航还准不准,前后备厢的开关能不能一直灵敏。至于服务体验,等哪天出了点小毛病要售后,那才知道什么叫“满分承诺,及格兑现”。
厂家的算盘打得还是精明:高配低价、押宝智能,说是颠覆,实际都在眼前利益之间上下翻腾。有人担心维修太贵、品控缩水,有人为新技术买单,有人想赶风口,有人还在纠结“电池能不能顶五年”,大家都像赶大集一样涌进潮流。车市是个修罗场,每个人都盯着对方的底牌,嘴上说性价比,心里记得还是“买了就别后悔”。15万的好梦,30万的配置,结果往往是一觉醒来,账单和体验都打了个五折。
在市场缝隙里摇摆,厂家把战略叫做“明智进取”,实际像极了欠下花呗又不想还的我:明知道坑多还小跑着跳进去,但分期付款终究还是要自己还。15万级家轿大战刚刚开锣,谁能胜出,谁能坚持配置不缩水、服务不偷懒,还得看谁先磨破了裤子里的钱包。
说到底,今时今日买车,不是比谁更努力,而是比谁更会算账更能装。消费者拿体验换新鲜感,厂家用配置换热度,科技和按摩椅都快卷成廉价品了,倒是腔调和真诚变得越来越稀有。
与其幻想下一个“屠龙少年”,不如坐下来好好看看,咱们15万的票子和欲望,究竟能否靠一台“超配”家轿,买到家门口的一丝诗意和体面。毕竟时代纷繁,吃得起加班饭,熬得住按摩按,或许才是普通人最大的浪漫吧。
如果还有什么结尾,那大概就是:人生起伏像电池电量,图个续航绵长归根结底还是骗自己,至于那28点按摩带来的幸福,不如早点把屁股从座椅里移出来,见见天光。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