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特斯拉的低配车型用宁德时代的电池,而高配车型却清一色用LG的进口电池。明明全球动力电池前十强里,中国企业占了六席,市场份额高达68.9%,可特斯拉为啥还是“崇洋媚外”?
在电动车刚起步的年代,能稳定供应高性能电池的厂商屈指可数。松下和LG几乎垄断了高端市场,特斯拉没得选,只能依赖它们。2015年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补贴政策更倾向于高续航、高能量密度的电池,而LG的三元锂电池恰好符合这一标准。久而久之,特斯拉的电池管理系统(BMS)、生产线调试全都围绕LG定制,换供应商的成本太高。即便后来宁德时代崛起,特斯拉也没动力彻底更换——毕竟“老搭档”用着顺手,全球供货也稳定。
2021年后,中国电动车市场竞争白热化,特斯拉要想把Model 3的价格压到25万以内,就必须用更便宜的电池。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LFP)成本比LG的三元锂低30%以上,自然成了最佳选择。于是,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版率先换上宁德时代的电池,销量迅速攀升。但高配车型仍然坚持用LG,因为它的能量密度更高,适合追求长续航的用户。
2022年,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给了特斯拉一记重拳——要想拿满7500美元补贴,电池供应链必须“去中国化”。这意味着,即便特斯拉在美国生产的Model 3用了上海工厂的宁德时代电池,2024年后也将失去补贴资格。特斯拉CFO在2025年4月的财报会上直言,IRA政策对电池布局“影响极大”。于是,特斯拉火速和LG签下43亿美元订单,让后者在美国本土生产LFP电池,既绕开政策限制,又保住供应链稳定。
欧洲也没闲着,碳关税和本地化政策逼得车企必须调整供应链。LG、三星、SK等韩国厂商早已在欧洲建厂,宁德时代也在德国布局。特斯拉柏林工厂要想合规,就得优先采购欧洲本地电池——不管最终选谁,这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说到底,特斯拉的电池选择从来不是“谁更好”,而是“谁能让我稳”。动力电池一旦断供,全球交付都得停摆。所以,它一边用宁德时代打价格战,一边靠LG保高端市场,再根据政策灵活调整——这才是真正的商业智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