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卷市场,车企牵手华为,创新能力成关键

这几年,大家都说新能源车卷得厉害,有人担心市场太卷会让车企日子难过。现在又来了个热点话题,越来越多车企和华为牵手,有人就开始焦虑了:是不是如果和华为“绞在一块”,大家反而没法玩出自己的花样?这事儿我觉得其实没那么复杂。

今天长安的董事长说了句挺实在的话:“无需焦虑。”这话,乍一听是应付媒体的官方回复,但真细琢磨,里面其实透着一种淡定。从前,大家觉得谁能和华为合作就像进了什么小圈子,心里偷着乐。现在一看,原来这个圈子越来越大,门槛也没想象的高。那是不是跟华为合作就成新题材?也不是。

现在华为在汽车行业干的事情,跟以前博世卖零件差不多。燃油车时代,只要你有钱、你需要技术,找博世一准能合作。那会有人说,博世和你合作了,也和别人合作,大家是不是都一样?其实不是。你是用博世零件,但你做出什么样的车,还得看你自家本事。博世并不会直接决定哪家车卖得好、哪家车被骂惨。

华为现在也是如此。你用华为智驾,用鸿蒙座舱,这些可能在5年前算是高端,现在慢慢普及成了标配。标配这事,它就是大家起跑线拉齐了,但并不代表终点一样。你能不能用好智驾、座舱、搞出好体验、把品牌做出来,整个链条上还有一堆难题。真要比啊,比的是你的产品力、营销能力、售后口碑、设计感、甚至你的品牌故事。而这些,华为是提供不了的,你得自己长本事。

你让我举个例子?最近刚上市的阿维塔07。这款车也是用华为ADS 4辅助驾驶,鸿蒙座舱全上阵了。但关键是人家有自己的创新,比如MoLA架构,比如原创设计。一上市价格也大胆直接,21.99万到27.99万,大几十万的车,预售一天就破万单。这可不是光靠华为,更多的是阿维塔自己够狠、够新、也懂得怎么和年轻人玩。

再说你看阿维塔销量,连续半年破万,同比增长都快两倍了。你说这是纯华为加成吗?肯定不是。大家都用华为了,但不是都能卖这么猛。阿维塔就是靠自己的原创设计、对用户的了解、甚至社交传播,才做出来的成绩。真懂行的人都知道,阿维塔的外形完全自己做的,没沾别人便宜。这种原创能力,才是你拉开差距的地方。

再换个角度看,大家都用华为,你要再去搞什么独家协议,反而会落入旧模式——就是把华为当成抢资源的砝码。其实在这个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的大赛道里,供应链已经成了开放的阵地,谁可以用都行。你家装华为,别人也能装,到底怎么装、怎么用、怎么打造自己的风格和品牌,才是考验你能力。

这里面还有一个挺有意思的地方,车企和华为合作多了,有人担心会不会大家都一样、“千车一面”。如果真这么容易千篇一律,那手机早就一家独大了。但看看手机,安卓机满大街,为什么有人用小米,有人用荣耀,有人死忠华为?到头来还是品牌和体验,有的偏轻薄,有的主打拍照,有人爱设计,又有人迷信某个系统流畅。电动车也是一个道理,大家用同一家供应商,你家能不能造出好看的车、体验感强的车,能不能让消费者觉得你有帅有范儿,这才是事儿。

说到底,华为只是提供底层技术,不管是智驾、座舱、芯片,还是一些无人区的研发能力,这些一旦成为“基础设施”,你就得靠自己搭房子。造房子用的是同样的水泥、钢筋,住起来舒服还是闹心,全看你地段好不好,设计巧不巧。

所以长安董事长说无需焦虑,这背后其实是自信——我有能力搞定自己的产品,有能力让消费者喜欢,也不怕你们都用一样的供应商。反过来讲,华为也不会天天看你家是不是跟别人撞牌了,它只关心自己的技术卖得出去,大家用着都顺手,才是真正赚到钱和“江湖地位”。

你再琢磨现在中国汽车行业,最缺的是“自研全能王”。你想自己搞自动驾驶、搞车机、搞底盘、搞充电系统,每一个都极费精力。你是造车企业,本身就不该样样都管,像手机行业也不会自己研发基站。能和华为合作,能和宁德时代买电池,很多零部件都能对接成熟供应链,反倒能让你把精力集中在品牌、体验、甚至整个用车服务上。

新能源车卷市场,车企牵手华为,创新能力成关键-有驾
新能源车卷市场,车企牵手华为,创新能力成关键-有驾

现在有两个流派:一个是“啥都想自己干”,但极容易“烧钱烧出窟窿”,你时间和钱都耗不起,万一每项都没搞利索,等于什么都没得到;另一个流派就是“合作为王”,我用最成熟的技术、最靠谱的朋友,快速推新,抢占市场。谁能在这两条路上走得对,谁就能活下来甚至成为赢家。

再说说很多人喜欢的那个老梗,觉得和华为合作后,自己的技术无法形成护城河。这个其实有点旧思维。你如果真有能力,华为的方案你能改得更顺,更贴合你的用户,就能玩出新花样。而且市场是多元的,就算一部分消费者特别迷信“华为赋能”,还有很多人更在乎颜值、服务、甚至是“品牌格调”。比如有些年轻人,买车不只是看技术,还有社交属性,都爱在朋友圈晒,品牌调性、外观设计,一点也不比自动驾驶差。

更有意思的是,市场真正的终局根本遥远得很,现在一切都是“非稳态赛跑”。你今天领先技术,明天别人就能跟上,谁也不能一招吃遍天下。所以别太迷信“独家技术”就能赢天下。现在都注重供应链开放,每一家打开了合作的门,你更需要的是“综合实力”,而不是只盯着技术说事。

还有一点值得琢磨的是,现在国内自造芯片、操作系统的门槛越来越高。哪怕是“蔚小理”这样的造车新势力,也没有谁敢说自己未来完全不靠供应商,完全都自己造。你要用华为,大家一样是合作,但给消费者带来的是“体验感提升”,能不能把华为优势转化成自己的风格,这才是长远竞争的关键。

优胜劣汰,一直都是商业世界的底线。你就像大家都有华为智驾,最后拼的还是你自己。谁更懂市场,谁更会搞营销,谁能为不同圈层用户服务,谁就能从越来越卷的车市里脱颖而出。消费者买车,有人看硬件,有人看品牌、有人看售后,有人看体验,你不能只靠一项技术吃饭。

所以总结起来,和华为合作越来越多,其实是好事。它给大家“拉平了技术起点”,让那些真正有梦想、有能力、有创意、有服务的车企有更大机会玩出来花样。焦虑没用,关键还是本事。你号称自己全原创,消费者一看就是抄来的皮囊,谁会买账?反过来,你会整合技术,用上最好的部件,造出来叫好又叫座的好车,销量、口碑、品牌自然水涨船高。

新能源车卷市场,车企牵手华为,创新能力成关键-有驾
新能源车卷市场,车企牵手华为,创新能力成关键-有驾

最后说一句,现在新能源车的竞争,不是简单的技术赛跑,更像是综艺比赛:你得有技术,也得有故事、有颜值、有服务、有体验。谁能把这些玩明白,跑的漂亮,不怕供应链大升级,那才是真正的赢家。

至于和华为合作最后怎么样?不用焦虑。做你的车,拼你的创新,体验做到极致,用户自然买账。现在的中国车企,已经走到拼精神、拼品牌、拼综合实力的新阶段了。下一个冠军,不是靠合作谁,而是靠谁真有料。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