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车展现场,看到捷途的展台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全新G700不仅看起来硬派得让人心动,还真是把越野两个字踢得淋漓尽致。
我跟旁边销售轻声聊了几句,他说:这车刚好适合咱们这片区域的用户,喜欢野外露营、周末自驾的都挺爱。我心想,这话得打个问号,毕竟硬派也分两天:一方面外表硬核,另一方面日常用车是不是麻烦?带我过去的一个朋友,也在旁边听,拍拍我说:这么个大块头,城市开行不行啊?我笑着回:你天醒留意了,外边看着硬派,实际上车规级的舒适度还不错,当然复杂路况下表现它肯定要比普通SUV硬。
这车我估算,车宽差不多2.05米,轴距涨到2870mm,体感其实还是比较舒服,座椅空间充裕。而且,底盘看得出还是偏硬派调教,像我以前修车时涉及到的悬挂调校,基本是为了应对泥泞、碎石。你知道的,硬派越野车绝大部分时候悬挂都不能太软,否则底盘没保障。
有个细节让我挺喜欢:在里展台上,我刚掏出手机想拍个角度,突然旁边的工程师问我:能不能帮忙看下这线条,感觉是不是用了铝合金?我点头:没细想过这个,可能是为了减重吧?反正整体感觉轻了点,也更应对激烈驾驶了。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车配的二代智能系统,看起来挺复杂的,是不是像手机一样越用越卡,屏幕反应会不会慢?(这段先按下不表)自从几年前咱们开始使用联网车机,那个慢和卡,真是车内苦恼的一大来源。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它的电池容量是16kWh(估算,样本少),按我理解,纯电能跑个50公里左右,但实际复杂路况可能少点。然后再算一笔,油费按0.8元/升,百公里油耗6升,纯油行驶大概48元左右;加上纯电的情况下,还能节省不少。你猜,百公里行驶成本能压到啥水平?大概在4元以内,当然这个估算有点粗糙。
实际上我对这套动力系统很有兴趣,毕竟混动技术本身其实就是个生活化的技术——我像是在用厨房的调料比例去调一份菜,而不是为了追求极限性能。前面提到的560kW系统功率,实际上是整车组合,这个数算出来,有点像跑车的劲儿,要是用在越野上,估计轮胎和底盘能承受到的最大扭矩和动力才是真核心。
我还记得,我室友小李,他就是个硬派越野迷,问过我:你觉得,这车的锁是不是能用上?我说:高配版配三把锁,应该是强化底盘和扭矩传输的关键。你知道,锁就像手指夹韧带,扭转能力强,地形才好应付。他点点头,也许心里还在盘算加入一套更高压的轮胎。
但似乎有个问题被忽略了:实际使用中,这么宽的轮胎,城市转弯困难点不?我自己开过类似尺寸的SUV,感觉转弯半径变大了,停车倒车都需要提前预判。
还有个细节挺让我困惑:新车的内饰硬朗,实体旋钮那块,虽然操作直接,但是不是让用车变得繁琐?特别是在行驶中手要一直操作这类按钮,安全性会不会受影响?反正,我一直觉得,科技越多,操作越复杂,反而会分散注意。
还有个问题:你觉得这车的价格会不会拉得很高?毕竟搭载这么多硬派配置,加之大块头的制造成本,估摸着起码要在30万左右。这个价位,市场上同价位SUV有不少像哈弗H9、福特Bronco(这也是我猜的,不确定,)对比起来,捷途的优势在哪?
我喜欢用生活比喻:这车像极了那只铁锤,看起来沉甸甸,但用起来是真的硬梆梆。用起来硬派未必好的原因在于,日常驾驶会不会让人觉得累?车内空间大,储物倒是方便,但长途驾驶时,空气滤清器、悬挂过滤声会不会让你觉得吵?(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还在想:这样一台车,能不能真用得久?硬派归硬派,平时的维护成本会不会也高?尤其是三把锁,如果真想用上,维修成本会不会提升?总觉得,这个层面的车,往往在研发时为了硬,牺牲点软。
说到这,我又想到自己车库里的那台城市SUV,平日用起来轻松多了。那种便利感其实最打动我。而捷途这次的设计,似乎试图把两个极端融合——硬派外形,城市场景下用的便利。这碰撞点到底能不能平衡,到底靠哪一面取胜,还得时间检验。
我突然觉得:这车的门把手很有意思,竟然是像战车那样粗犷的钢制风格。你要是实地摸一摸,会找不到干净的角落,只能感受到那重量带来的安全感。
这时间还剩点,想问问你们:硬派越野需要什么样的用户?是追求极限的那批,还是像我这样,偶尔喜欢回归原始的感觉?
这辆车,静静躺在展台边,突然让我好奇——它能不能带我去那片我还没去过的荒野,给我实际体验一次真正的越野感受?还是说,硬派只是看起来硬,实际用起来还是拼拼配置和生活场景逐渐折磨的浮云?
话说,座椅的支撑性如何呢?是不是用料硬朗但坐起来不累?我这心里还没个答案。有人喜欢软一点的坐感,也有人觉得硬才是硬派真正的味道。
结束前想问一句:你觉得,未来的越野车,还能回归越野本色吗?还是说,越野慢慢变成一道符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