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买车是卷到姥姥家了。
卷配置、卷身价,现在,连“骨骼精奇”都得拉出来溜溜了。
魏牌高山8一出道,就有人扒皮拆骨,重点就俩字:铝!
合!
金!
龙骨是铝的,悬挂臂膀也是铝的,总之就是,但凡能铝到的地方,绝不含糊。
然后直接拽来腾势D9过堂,判决书是啥?
D9的后悬挂连杆是铁打的江山,败北!
“吊打”、“碾作尘”,用词之奔放,堪比广场舞大妈的喇叭。
这事儿,咂摸咂摸,挺有嚼头。
咱升斗小民置办家当,图个啥?
不就是个实在惠利嘛。
这“底子”瓷不瓷实,直接关乎的是车开起来顺不顺心,扛不扛造。
车把式们自然门儿清,用料猛,吆喝起来腰杆子硬。
可偏生卡在了成本这道坎儿上!
铝合金身轻如燕,筋骨也够硬朗,可就是比钢铁侠贵。
所以,这幕后的算盘其实不难猜:车企想用更金贵的物料来勾搭消费者,消费者也想盘到一辆里子更墩实的座驾。
可问题来了,是不是铝合金就一定比钢铁侠更胜一筹?
这就得抽丝剥茧,好好说道说道了。
先聊聊这股“弃钢从铝”的妖风。
这几年,电车是真窜红,各家都在憋着劲儿搞研发、跑马圈地。
为了能在江湖上立住脚,车把式们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用铝合金, 一方面能给车子瘦身,省点口粮(或者说省点电),另一方面也能让车子更灵动。
更关键的是,这玩意儿能当成金字招牌啊!
瞧见没,咱这车用料多厚道,不像那帮抠抠索索的家伙什儿?
可世事哪能尽如人意。
铝合金固然有千般好,可也有七宗罪。
它比钢铁侠娇气,磕着碰着不容易复原,修起来肉疼。
而且,不同门派的铝合金脾性也大相径庭,有些可能还不如精钢。
更重要的是,车子的安危,不仅仅取决于用了啥料,还得看整体的排兵布阵和匠心独运。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扎心的问题: 普罗大众真的懂这些吗?
有几人能辨别出不同番号的铝合金,或者深谙悬挂结构对车子性能的乾坤挪移?
说白了,很多人还是凑个热闹,听车贩子天花乱坠。
车厂们拿捏的就是这种心态,把“用料”当成一个吸睛大法,敲锣打鼓地宣扬。
站在车厂的角度,这也没啥可指摘的。
毕竟,江湖争霸赛如此惨烈,你不吆喝,别人就捷足先登了。
可如果一味地鼓吹“用料”,而忽略了其他方面,那就有点买椟还珠了。
车子好不好,不是看堆了多少铝合金,而是看整体的能耐、靠谱程度和安全系数。
实际上,这种现象背后,折射的是消费者对汽车知识的捉襟见肘,以及车企在营销上的过度美颜。
很多人相中一辆车,还是停留在“看脸”、“看招牌”、“看配置”的阶段,鲜有人会真正去钻研车子的骨架、性能和安全系数。
再往深处挖,这也和咱们汽车工业的成长轨迹有关。
往昔,咱们的汽车工业还比较稚嫩,很多绝活都是从洋人那里取经的。
所以,消费者对“舶来品”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信任感,总觉得番邦货就是比自家娃强。
如今,国产车是越来越硬气了,但在品牌格调和技术沉淀上,还需要假以时日。
所以,回到最初的那个梗,魏牌高山8用铝合金悬挂“吊打”腾势D9,真能盖棺定论高山8就比D9更胜一筹吗?
恐怕未必。
这更像是一场口水战,一场关于“物料”的军备竞赛。
而消费者们,则需要在五花八门的宣传中擦亮双眼,做出更睿智的选择。
毕竟,买车不是囤铝锭,而是买一个安全、舒坦、放心的出行伴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