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逆势增长
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挺难的,一边是价格战打得火热,另一边又是全球贸易形势不太稳定,整个环境挺复杂的。但上汽集团表现得还不错,批发销量达到了205.3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4%,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而且已经连续六个月都保持了同比增长。终端交付量也达到了220.7万辆,在这种逆势情况下,销量已经连续六个月上涨,稳居行业第一。
深化改革显成效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其实是一场持续进行的系统性改革正在发挥作用,释放出深层次的潜力。对内,上汽聚焦主责主业,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发展的步伐;对外,积极推进高水平的开放,加快业务创新和转型。可以说,上汽的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在整体销量中的占比突破了63.5%,新能源车销量同比猛增了40.2%。尽管在海外面临反补贴税的压力,但上汽依然实现了49.4万辆的稳定出口。这家拥有70年历史的老牌汽车企业,正以“改革攻坚”为动力,在智能电动化的浪潮中重新塑造自己的竞争力。
打破壁垒,激活创新基因
6月30日,上汽集团召开了第六次党代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晓秋在会上作了题为《牢记使命追求卓越,深化改革守正创新,为加快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汽车集团而努力奋斗》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面对世界大变局和产业大变革的交织碰撞,汽车行业正进入竞争格局重塑的关键阶段。”
这也意味着,上汽必须顶住压力,深化改革,突破瓶颈,迈向新的发展阶段。面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我们必须准确判断形势,积极应对,主动求变,努力实现稳中求进、进中提质的目标。
上汽整合推动自主品牌增长
2025年初启动的“大乘用车板块”和“大商用车板块”整合,其实就是在说上汽集团正在积极地进行自我调整和改革,这可是他们整个战略中非常关键的一招。
这次整合把上汽乘用车、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这些自主品牌的核心业务都集中到了一起,这样一来资源更集中了,目标也更明确了,整体效率也提上去了。同时,上汽还专门成立了上汽商用车,以上汽大通为主力,打造一个技术共享、全球领先的商用车发展路线。
这次整合打破了之前集团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壁垒,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推广的全流程快速响应机制。这些动作直接带动了上半年自主品牌销量的大幅增长。
今年6月份,上汽自主品牌卖出了22.4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1%;1到6月累计销量达到了130.4万辆,同比增长21.1%,占公司整体销量的63.5%,比去年提升了4.6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上汽乘用车上半年卖了36.8万辆,同比增长9.8%;在国内市场的销量更是猛增了54.7%;上汽大通卖了10.7万辆,同比增长11.2%;上汽通用五菱卖了75.3万辆,同比增长32.2%。
而自主品牌能这么猛,新能源车功不可没。6月份上汽新能源车卖了12.1万辆,同比增长29.2%。可以说,新能源车是这次爆发的重要推手。
上汽交付量创新高
上汽最近在终端交付方面表现非常亮眼,交付量超过了6000辆。他们家的明星产品“双6系”——智己LS6和全新智己L6,一直卖得特别火,销量持续走高。
另外,上汽乘用车这个月卖了1.6万辆新能源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4.1%;上汽大通也卖了0.6万辆新能源车,同比增长了一倍;而上汽通用五菱更是厉害,一口气卖了7万辆新能源车,同比增长了36%。
要说上汽为什么能这么牛,除了组织架构不断优化之外,过去十年累计投入了1500亿元用于技术研发,这可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硬实力。不管是软件还是硬件,都让上汽在竞争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这也为他们现在的“厚积薄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汽技术突破与合资共赢
最近,上汽把旗下所有底盘的研发和制造资源都整合在一起,集中力量打造更先进的线控底盘技术;
在第一代VMC技术已经用在智己汽车上的基础上,第二代全栈线控底盘预计会在2027年前正式推出;
而支持L3级自动驾驶的上汽银河全栈4.0电子架构,具备自学习、自进化、自成长能力,今年就会正式落地。
这些技术不仅帮助自主品牌往上突破,还通过“技术反哺”带动了合资企业的发展。
比如上汽大众,在保持燃油车优势的同时,也开始发力增程领域。在上海车展上,他们推出了首款全尺寸增程SUV概念车ID. ERA;
上汽奥迪则一口气推出了两款新车: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的燃油车A5L,以及全新品牌AUDI基于ADP平台打造的E5 Sportback,双车齐发,很有看点。
上汽通用别克GL8陆尚靠着“真龙”插混技术,上市仅58天就大定突破23,000辆,整个GL8家族更是拿下了2025年上半年MPV销量冠军;
4月份,别克还发布了“逍遥”超级融合架构,包括6C LFP超快充电池、全域900V高压平台、L2级城区辅助驾驶等新技术,也会很快应用到新车上。
上汽新能源车增长显著
在中方先进智能电动技术的加持下,上汽旗下的合资品牌现在在新能源这条新赛道上已经慢慢打开了局面。今年上半年,上汽大众的终端销量达到了52.3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上汽通用也卖出了24.51万辆,同比增长8.6%。看来,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在今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超过50%的目标是有希望实现的。
接下来,技术创新依然是上汽集团的重点方向。在最近的第六次党代会上,上汽就明确提出:未来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固态电池、数字底盘等智能电动技术的量产应用;还要不断升级全栈式电子软件架构,推进基于“端到端”大模型和AI算法融合的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同时,还要扩大国产芯片的应用范围,完成一款100%使用国产芯片的纯电乘用车的开发和验证。
逆势突围,展现战略韧性
作为推动上汽业绩增长的“新三驾马车”之一,海外业务虽然面临欧洲市场反补贴税的挑战,但表现依然很稳,展现出很强的韧性。今年6月,上汽在海外卖了9万辆车,同比增长11.5%;上半年累计销售49.4万辆,同比增长1.3%。特别是MG品牌,在欧洲市场受到反补贴税影响的情况下,上半年交付量仍然实现了两位数增长,终端交付超过了15万辆,成为欧洲市场上销量最好的中国品牌。
上汽出海24年
从2001年第一次把乘用车卖到国外开始,上汽集团已经在海外市场摸爬滚打了整整24年了。现在,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已经走进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累计交付量超过了600万辆,是目前“出海最多”的中国汽车企业。
今年,上汽的海外战略也升级了,正式推出了“全球+本土”3.0版的“Glocal战略”。他们利用之前在海外市场积累的优势,加上自己在智能电动化方面的技术实力,持续向世界输出“中国智造”。
接下来三年,上汽计划推出17款全新车型,包括7款SUV、7款轿车、1款MPV和2款皮卡。搭载新一代HEV混合动力系统的车型,会覆盖全球主流市场。像固态电池这样的颠覆性技术,也会逐步落地应用。这将进一步加强上汽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和本地化生态建设。
随着“Glocal战略”的推进,上汽正在从“产品出海”向“标准引领”转型。未来,这种“全球+本土”的软件适配能力,将成为上汽产品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改革没有终点,转型正当时。
从销量连续六次增长,到自主品牌崛起;从技术突破到全球布局,上汽集团上半年的成绩单,正是传统车企通过改革创新释放新增长动能的一个生动写照。
上汽改革思路清晰
站在年中的位置回头看,上汽的改革思路已经越来越清晰了——他们先是通过调整组织结构,打造了一个能快速反应、贯穿整个链条的机制;接着在技术上发力,争取在关键领域形成“代差优势”;同时加快全球布局,来应对可能的地缘政治风险;最后,通过生态合作,重新定义和拓展产业的边界。
上汽改革迈向高质量发展
改革就像逆水行舟,不往前走就会被冲下去。现在整个行业还在价格战里“内卷”,上汽已经进入了改革的深水区,开始重新制定规则了。他们不再只是追求规模扩张,而是转向创造价值;不再只是跟着市场走,而是开始引领潮流;也不再只是中国的一家车企,而是向着全球市场的玩家进发。
这不仅是这家有着70年历史的老牌车企自我革新,更是中国汽车产业从“数量增长”迈向“质量提升”的一个缩影。
下半年,上汽集团旗下的各个品牌都会推出不少重磅车型。特别是和华为合作打造的新品牌“尚界”,首款车也将在今年秋天正式亮相。
另外,上汽奥迪的全新A5L Sportback和AUDI E5 Sportback也会在年内上市。智己汽车也将陆续发布两款增程式SUV。新品牌、合资、自主品牌等多个板块的精准布局,将为上汽的销量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随着改革带来的红利不断释放,上汽集团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迎来一个新的上升期,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更有参考价值的转型样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