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出门前,总要在导航软件前犹豫半天,到底是选国道还是高速? 看着那条蓝色的高速路线,心里盘算着过路费;再看看那条绿色的国道,又担心时间耗不起。 作为一个开了14年车的老司机,今天我就跟大伙儿聊聊这个话题。
记得我刚买车那会儿,也跟许多新手一样,觉得走国道肯定比高速划算。 可不是嘛,国道不收过路费,路程还经常更短,表面上怎么看都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 我那会儿回老家,直线距离43公里,走高速要绕到62公里,而走国道才50公里,足足少了12公里,还不用交过路费,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但开了这么多年车,跑过各种路况后,我才发现这笔账还真不能这么简单算。
表面上看,国道确实能省下过路费。 按照国家现行的收费标准,高速公路每公里收费大约在0.4元到0.6元之间,遇到桥梁隧道还要额外加钱。 像我经常跑的那段去南宁的高速,201公里路程,过路费就要77元。 相比之下,国道虽然偶尔也有收费路段,但整体上便宜多了,同样的距离能省下好几十块。
但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油耗差异。
不少车友以为跑高速省油,其实这个说法不够准确。 车子最省油的状态是在它的经济时速范围内。 根据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不同排量的汽车有着不同的经济时速:1.2L以下大约50km/h,1.2-1.6L约70km/h,1.6-2.0L约100km/h,2.0L以上可以达到120km/h。
说到这里问题就来了:在国道上,我们通常只能开到50-60km/h,而且因为路况复杂,经常要加减速、等红灯、穿行城镇,平均速度根本提不上去。 虽然有些人开车猛一点,能开到70-80km/h,但对大部分1.5L以上排量的车来说,这个速度仍然达不到经济时速。 更不用说在国道上开太快非常危险,很容易超速。
反观高速公路,即使车流量大,只要不是完全堵死,一般都能保持80km/h以上的速度,刚好落在大多数家用车的经济时速区间。 根据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基于小熊油耗数据的分析,同一辆车在国道上的油耗通常比高速要高出1-3L/100km。 对于主流的1.5L-2.0LSUV,这个差距还会更大。
我自己那台1.8L的二手车,在高速上保持100-110km/h的速度,油耗能稳稳控制在6.5L左右。 按现在92号汽油7元一升算,跑60公里高速油费大约是28元,加上22.5元过路费,总花费50.5元。 如果在国道上,油耗起码要8L以上,同样的距离油费就要33.6元。 你看,表面上省了22.5元过路费,实际上油费多出了5.6元,真正省下的只有16.9元。
但这还不是全部,咱们还得聊聊堵车这个烦心事。
今年国庆期间,我深有体会。 我们那边办酒席的特别多,而且酒店都集中在国道旁边。 结果短短50公里的国道,硬是堵了两个小时才到家。 根据《汽车怠速油耗对整车油耗的影响和思考》这篇研究,家用车怠速一小时最少消耗1.3升油,像大众速腾1.4T这种车型甚至能达到2.74升。 算下来,我国道堵车两小时,光怠速就烧掉了至少2.6升油,又是18.2元。 要是开的是速腾,更是要烧掉38.36元。 而那几天我要是走高速,虽然车多但完全不堵,总花费反而更低。
除了这些直接花费,还有一些隐性成本值得我们关注。
时间是最宝贵的。 我有朋友在快递公司工作,他们请临时工一小时20元。 从我们这儿到南宁,走国道要4小时19分,走高速只要2小时15分。 节省下来的2小时,相当于创造了40元的价值。 要是路上饿了买个吃的喝的,又多花一笔钱,这些都可能抵消甚至超过走国道省下的过路费。
开车的精力和车辆损耗也不能忽视。 高速路况单一,全封闭,开车相对轻松,对车辆的损耗也小。 国道则完全不同,路况复杂,时不时还会遇到“鬼探头”,必须全神贯注,开一趟下来人都累瘫了。 而且根据统计数据,封闭高速公路的事故率确实低于开放的混合交通国道。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到底该怎么选呢?
根据我的经验,可以总结出两个简单的公式:高速出行成本=过路费+油费+时间成本;国道出行成本=油费+时间成本。
关键要看时间差。 如果你在国道上花的时间是高速的两倍以上,那基本可以确定走高速更划算。
具体来说,短途出行(50公里以内),如果不堵车,国道通常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时间差不大,还能省下过路费。 但如果是中长途出行,那就别犹豫了,直接上高速。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节假日高速免费期间,闭着眼睛选高速;夜间行车,为了安全也优先考虑高速;新手练车则相反,建议先走路况相对简单的国道。
说了这么多,其实大部分情况下走国道确实更省钱。 但世事无绝对,有时候多花点钱买来时间和安全,反而是最划算的。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做选择。
车友们,你们平时更喜欢走国道还是高速呢? 有没有算过自己车上这两种路况的真实油耗差异?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经验和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