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在泰国建厂交付第2859万辆车,能否打破市场壁垒?

国内车企卷生卷死,扭头又跑去海外开辟新战场,这波操作,着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长安汽车在泰国的罗勇府,新厂子拔地而起,还顺手搞定了第2859万辆整车下线仪式,这事儿初看平平无奇,不过是个商业消息罢了。

但咂摸咂摸,这背后怕是暗流涌动。

长安汽车在泰国建厂交付第2859万辆车,能否打破市场壁垒?-有驾

搁以前,提起“中国制造”,咱脑子里蹦出来的画面,八成是贴牌打工,吭哧吭哧挣俩辛苦钱。

现在呢?

长安直接把“研发生产供销服务”一条龙全盘托出,搬到泰国去了。

这可不是单纯的“出口变组装”,而是打算在那儿扎下根,实打实地跟人掰手腕抢生意。

有人拍手叫好,说是中国汽车工业鲤鱼跃龙门,是“海纳百川”全球化战略的凯歌高奏。

长安汽车在泰国建厂交付第2859万辆车,能否打破市场壁垒?-有驾

但也有人心里犯嘀咕,这海外建厂,真能一路绿灯畅通无阻?

试想一下,汽车这物件,可不是卖个扳手那么简单粗暴。

它牵涉到供应链、技术、售后服务、品牌形象等等一系列环节,哪个地方拉胯了,都可能把牌子给砸了。

在泰国筑巢,意味着要跟当地的供货商套瓷,要熟稔当地的规章制度,要摸清当地老百姓的消费癖好。

这可不是喊几句“文化输出”的口号就能摆平的。

长安汽车在泰国建厂交付第2859万辆车,能否打破市场壁垒?-有驾

长安这次祭出的深蓝S05右舵版,瞅着像是为右舵市场量身定制的,又是纯电又是增程,智能配置也堆得满满当当。

可问题是,东南亚的父老乡亲们,真的需要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吗?

他们的用车习惯、荷包厚度,跟咱国内的消费者压根儿不是一个频道。

要知道,在一些东南亚国家,摩托车才是国民级交通工具。

你跟人家侃侃而谈AR-HUD抬头显示,搞不好人家更在意这车在雨季能不能涉水过河。

长安汽车在泰国建厂交付第2859万辆车,能否打破市场壁垒?-有驾

再说了,海外市场也不是啥世外桃源。

日系车、韩系车在东南亚深耕细作多年,早就有了根深蒂固的市场地位。

欧美品牌虽然身价不菲,但在品牌认知度上,依旧是傲视群雄。

中国品牌想在这里头杀出一条血路,光靠性价比这一个杀手锏,怕是还不够看。

长安又是忙着盖厂房,又是马不停蹄地投放新车型,还张罗着搭建本地生态系统,瞧着挺热闹。

长安汽车在泰国建厂交付第2859万辆车,能否打破市场壁垒?-有驾

但说句实在的,这到底是“本土化”和“长期主义”的珠联璧合?

还是仅仅是为了缓解国内市场那水深火热的竞争态势,另辟蹊径寻找新的增长点?

数据显示,长安在泰国卖掉了1.4万辆新能源车,挤进了泰国新能源市场的前四。

这个成绩单乍一看还算体面,但要搞清楚,泰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处于萌芽阶段,市场总盘子并不大。

而且,这1.4万辆车里头,有多少是真正卖给了当地土著,有多少是卖给了在泰国打拼的中国人,恐怕还得仔细掂量掂量。

长安汽车在泰国建厂交付第2859万辆车,能否打破市场壁垒?-有驾

区区一个数字,就足以窥见问题的冰山一角。

中国车企扬帆出海,需要直面的挑战,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当我们习惯性地将症结归咎于“技术储备不足”、“品牌影响力孱弱”的时候,是不是忽略了“市场调研工作不到位”、“本土化策略存在偏差”这些更为现实的问题?

当然,长安在海外设厂,也并非毫无价值。

起码,它给中国车企提供了一个新的破题思路:与其简单地把车倾销到国外,倒不如直接在国外开枝散叶,把产业链一并移植过去。

长安汽车在泰国建厂交付第2859万辆车,能否打破市场壁垒?-有驾

这不仅能削减成本开支,还能更好地契合当地市场的需求。

但反过来说,在海外安营扎寨,也意味着要承担更高的风险系数。

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哪个都不能掉以轻心。

一旦出了岔子,轻则影响销量,重则血本无归。

所以说,中国车企踏出国门,不能只盯着眼前的蝇头小利,更要制定出长远的战略规划。

长安汽车在泰国建厂交付第2859万辆车,能否打破市场壁垒?-有驾

要对当地市场有深入的了解,要对当地文化抱有敬畏之心,要建立起稳固可靠的供应链,要塑造出经久不衰的品牌形象。

唯有如此,才能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真正实现全球化的宏图伟业。

回到最初的问题,海外造车到底靠不靠谱?

长安用第2859万辆车,在泰国交出了一份答卷。

但这份答卷能否拿到及格分,最终还是要交给市场来评判。

这不仅仅是长安的选择题,也是所有心怀远大抱负,渴望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都必须面对的考题。

而这条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