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转型深水区 扣非净利逆增26%的奥秘
2025年。中国车市。价格战未熄。新能源竞争已白热化。长安汽车。这家刚刚升格为独立央企的车企。交出了一份看似矛盾却耐人寻味的半年报。
营收726.91亿元。同比下降5.25%。归母净利润22.91亿元。下降19.09%。但——扣非归母净利润14.77亿元。同比增长26.36%。
数字背后。藏着怎样的转型逻辑?
硬核盈利:不看补贴看主业
扣非净利润大幅上升。这意味什么?它剥离了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反映了企业靠卖车、靠核心技术赚钱的真实能力。长安汽车的核心盈利能力。在增强。
毛利率同步提升。14.58%。同比增0.78个百分点。在行业价格战背景下。这份坚韧来之不易。产品结构优化了。高价值车型卖得更好了。
新能源:45.2万辆的爆发式增长
销量是最好证明。上半年长安汽车总销量135.5万辆。创八年同期新高。其中新能源车销量45.2万辆。同比猛增49.1%。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尤其第二季度。自主新能源单季渗透率攀升至44.4%。6月单月新能源销量甚至突破10万辆。势头强劲。
三大新能源品牌矩阵渐成气候:高端豪华的阿维塔、主流科技的深蓝、普及创新的长安启源。深蓝全球累计交付已破50万辆。长安启源Q07首月订单即超3.1万辆。爆款体质。
全球化:不只是出海,是本地化深耕
海外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5.1%。看似不高?但看营收。海外收入达122.73亿元。占整体营收比重升至16.89%。价与量。同步提升。
长安的全球化。早已超越简单贸易出口。而是深度本地化。泰国罗勇工厂建设、欧洲品牌发布会、中东非高温适应性改进……“无基地不海外。无海外不长安”。
技术护城河:研发投入32.84亿的背后
技术是转型根本。长安上半年研发投入32.84亿元。同比增长12.76%。占比营收4.5%。
“香格里拉”、“北斗天枢”、“海纳百川”三大计划支撑转型。全固态原型电芯验证完成。能量密度达400Wh/kg。续航突破1500公里。计划2027年量产。与华为在智能驾驶深度合作。发布中央环网架构SDA。天枢智驾、天枢座舱、天枢底盘等技术标签逐渐深入人心。
2025年起。长安甚至将全面停售非智能化新车。
新央企,新使命
2025年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重庆挂牌成立。成为国内第三家汽车行业央企。这不仅是身份转变。更是战略与资源整合的升级。
长安提出五“新”长安:新使命、新战略、新汽车、新生态、新服务。未来十年。计划在新汽车领域投入超2000亿元。推出50余款新能源产品。探索智能汽车机器人。甚至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
投资视角:为什么是“买入”评级?
东吴证券给予长安汽车“买入”评级。尽管短期业绩受行业价格战影响。但机构看好其长期逻辑。
深蓝、阿维塔、启源三大品牌持续向上。智能化与全球化双轮驱动。未来多个新车型将上市:长安启源Q07激光版、A06、深蓝L06等。持续带来增长动力。
思考:转型的代价与未来
长安的报表。是中国传统车企转型的缩影。营收利润短期承压。但结构持续优化。扣非净利润增长、毛利率提升、新能源销量爆发、海外收入占比提高……这些才是衡量转型质量的关键。
阵痛难免。但方向明确。
从传统车企。到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长安已度过最大投入期。正步入高质量发展收获期。
这条路。不易走。
但值得走。
对于投资者和行业观察者而言,长安汽车的转型路径提供了传统与创新、短期承压与长期向好的真实样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