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汽车产业最近可真是风头无两啊,咱们聊聊它的事儿。你看,现在全国各地都在造车,可山东这块地方,它不光有底气,还真给整出点动静来。今年的数据一出来,大伙儿都瞧见了:2023年增幅蹭蹭就上去了,高达65%。而且,人家还放话了,说到2025年的第一季度,这排名要冲进全国前三。这不是吹牛,是实打实干出来的成绩。那问题来了,怎么回事?山东凭啥能这么牛?咱得从头捋捋。
先说天赋吧。就是说,造车这活儿,要论资源优势,那山东可太占便宜了。本身就是个制造业大省,各种工业基础特别扎实,不管是钢还是铝,都能自己搞定。而且,港口物流也杠杠滴,你想啊,从青岛港直接发货,全世界跑,有什么比这个更方便的?再看看人才储备和政策扶持,那叫一个齐全。人家不仅靠着天然资源,更会用脑子去规划布局。所以你说,这么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大环境下,它不发展还能咋样?
再看零配件这一块,好嘛!轮胎、电子元件、动力电池这些东西,在行业里早就数一数二了。这些小东西虽然不起眼,但没它们车就开不了门对吧?可以这么讲,山东压根就是一个全方位无短板的生产基地。不仅拼整体实力,还把细节做到了极致,所以造出的车质量自然不会差。这么玩下来,全国市场谁敢忽视这个老大哥?
然后咱来说市场。从消费需求来看,就俩字强劲。不信你查查数据,本地汽车销量一直稳居前列,而且交通基础设施又好,高速公路修得到处都是。这意味着啥呢?农村城里买车的人越来越多,用量也越来越大。所以啊,这庞大的本土市场,就跟支撑柱似的,把整个产业托得牢牢的。有品牌甚至调侃:拿下山东,就是拿下一半江山。是不是听着很夸张,但仔细琢磨一下,也没毛病。
接着咱得提提格局。双核多点的战略布局,说起来特玄乎,其实很好理解,就是以济南和青岛为核心,再拉烟台、日照这些城市一起协同发展。一盘棋走下来,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定位,比如济南搞研发中心,青岛主攻出口贸易,而烟台负责零部件供应链!互补性超强,没有哪个环节拖后腿。这样一来,不管经济波动还是市场竞争,都抗风险能力倍儿棒。另外,还有外来的品牌涌入,比如一些国外知名厂商,它们愿意跟本地企业合作,共享技术资源,让整个行业如虎添翼。
当然啦,新能源也是绕不开的话题。这几年新能源汽车热度高涨,全国范围内各省市纷纷加码抢滩登陆。但话说回来,比起安徽广东这种传统新能源强省,山东确实还有追赶空间。不过优势也明显,人家分散合理,更注重风险控制。目前目标已经定好了,到2025年产量突破100万辆,这架势摆明了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路数。而且比亚迪率先投产项目落户济南,为整个区域带来了新动力。如果继续保持这种步伐,将逐步从引进来转变成走出去,最终形成完整闭环生态系统。
其实最让人期待的是本土品牌正在努力崛起。不少地方企业开始蠢蠢欲动,比如魏桥集团,据传他们正快速进入造车赛道,很可能推出自家的产品系列。我跟你讲,如果资金技术到位,以后诞生几个像吉利长城这样的自主品牌,那绝对不是空谈,而是一种必然趋势。本质上,自主创新与外资合作并举才是王道,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推动行业升级换代。
所以总体来看,从原材料到终端销售,再到未来新能源方向布局,可以说每一步都踩得踏踏实实。如果问我觉得它到底怎么样,我只能回答一句潜力无限。当然啦,这是我的观点,也有人表示怀疑,说别吹过头,会不会只是阶段性爆发呢?但我觉得吧,只要维持现有的发展速度,并不断优化结构化格局,后劲十足完全有机会成为现实标签呀!
参考信息来源:新华网《聚焦中国汽车产业》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