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率20.1%的秘密:小鹏汽车成本控制做对了什么?

当小鹏汽车公布第三季度毛利率站上20.1%的历史高位时,资本市场瞬间沸腾。这个数字不仅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更标志着这家造车新势力首次突破20%的行业分水岭。在新能源车市价格战白热化的2025年,小鹏究竟如何实现逆势突围?

毛利率20.1%的秘密:小鹏汽车成本控制做对了什么?-有驾
image

翻开财报细节可以发现,116,007辆的季度交付量背后,藏着一套精密运转的成本控制体系。其中最关键的突破来自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全面应用,这项将70个零部件整合为单个组件的工艺革新,使车身制造成本直降40%。在肇庆工厂的智能制造车间,8500吨压铸机仅用120秒就能完成整车后底板总成,效率较传统焊接提升5倍。

电池系统的降本策略同样令人瞩目。三季度交付车辆中,磷酸铁锂版本占比已提升至67%,较去年同期增长32个百分点。这种材料体系切换不仅使电池包成本下降1.8万元/套,更通过CTP(无模组)技术将能量密度提升至200Wh/kg。值得注意的是,其自研的S4超充桩能在12分钟内补充300公里续航,有效缓解了磷酸铁锂低温性能的短板。

毛利率20.1%的秘密:小鹏汽车成本控制做对了什么?-有驾
image

智能驾驶模块的软硬件解耦方案更显巧思。基于720亿参数自动驾驶大模型的XNGP系统,如今已实现城市NOA功能与Orin-X芯片的分离部署。这种架构使得小鹏能在维持高阶智驾体验的同时,将硬件成本压缩至行业平均水平的60%。数据显示,三季度智能软件选装率仍保持78%的高位,但相关BOM成本环比下降13.6%。

走进小鹏的数字化供应链中枢,大屏幕上跳动的实时数据揭示着更深层的秘密。通过AI预测模型对182家核心供应商的产能调度,其零部件库存周转天数已缩短至9.7天,比行业均值快3倍。这种精益化管理带来的直接效益,是单车物流成本下降4200元。配合全国677家门店形成的规模效应,小鹏三季度销售费用率同比优化2.3个百分点。

毛利率20.1%的秘密:小鹏汽车成本控制做对了什么?-有驾
image

但最值得玩味的是研发投入的反向增长。在净亏损收窄至3.8亿元的情况下,小鹏的研发支出反而同比增长18%,达到36.2亿元。这种看似矛盾的财务表现,恰恰印证了其"降本不降技"的战略定力。即将上市的小鹏X9搭载的图灵芯片,算力等效于3颗Orin-X,却将智驾系统成本再砍25%。

当行业还在为"保利润还是保创新"争论不休时,小鹏用20.1%的毛利率给出第三种答案:真正的成本控制不是锱铢必较的减法,而是通过技术重构实现价值跃迁。随着鲲鹏平台首款车型四季度量产,这场关于造车逻辑的范式革命才刚刚开始。

毛利率20.1%的秘密:小鹏汽车成本控制做对了什么?-有驾
image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