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一男子持三维扫描设备对展车数据采集,上汽大众回应

4月25日下午的上海车展上,一名男子站在上汽大众展台前,举着一台精密仪器对准一辆尚未上市的ID.3 GTX套件款车型。

上海车展:一男子持三维扫描设备对展车数据采集,上汽大众回应-有驾

他的动作迅速而专注,仪器发出的激光在车身表面游走,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数据掠夺。

上海车展:一男子持三维扫描设备对展车数据采集,上汽大众回应-有驾

这一幕很快引起工作人员的警觉,几番劝阻后,男子情绪突然激动,现场气氛一度陷入僵持。

经过长时间沟通,男子最终被带往展台礼宾区。

令人意外的是,当天晚些时候,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傅强亲自现身,与这名男子握手道别。

这场看似冲突的事件,却在车企高管的温和态度中画上了句号。

傅强当晚的公开回应揭开了谜底:该男子是ID.3的忠实车主,痴迷于即将发布的GTX套件设计。

他试图通过三维扫描获取数据,亲手为自己的爱车复刻这套未上市的外观改装件。

更戏剧性的是,车企不仅未追究其行为,反而邀请他参加年中举办的改装车友聚会。

技术狂热VS商业红线:3D扫描算不算“偷”?

事件曝光后,某汽车论坛的技术板块炸开了锅。

有工程师贴出截图称,市面主流三维扫描仪的精度可达0.01毫米,足以完整复制车身覆盖件的曲面数据。

一位从事工业设计的网友算了一笔账:“开发一套原创外观套件成本超百万,扫描数据可能让车企前期投入打水漂。 ”

但改装爱好者群体持截然不同的观点。

在某短视频平台,ID.3车主自发发起话题我的车缺套GTX,24小时内播放量突破800万。

评论区热赞第一条写道:“车企该反思为什么消费者宁愿冒险也不愿等官方改装件?

法律界人士的介入让讨论升级。

知识产权律师王振涛在直播中指出,展车虽未上市,但其设计已属于商业秘密范畴。

他举例说明:2019年某新势力品牌起诉第三方改装厂,就因后者通过测绘量产车数据制作竞品配件。

车企的“神操作”:是危机公关还是营销套路?

傅强与扫描男子握手的视频片段,在社交平台引发两极分化。

有网友截图发现,该男子被劝离时,展台背景板恰好露出“ID.改装生态”字样。

质疑声随之而起:“这场冲突会不会是设计好的行为艺术? ”

上汽大众的竞品动作耐人寻味。

就在事件发酵次日,品牌官微发布GTX套件的设计细节长图,文末标注“期待与改装达人共创”。

某汽车自媒体账号挖出,该套件供应商半年前注册过“外观数据防泄露系统”专利。

更蹊跷的是,某二手交易平台突然涌现大量ID.3改装服务链接。

其中销量最高的店铺注明“采用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店主声称三天内订单暴涨300%。

当被问及是否涉及侵权时,客服统一回复:“数据来源合法,支持定制修改。 ”

改装圈的“潜规则”:民间高手究竟有多野?

事件当事人虽未露面,改装圈却流传着他的传说。

某地下车库实拍视频显示,有车主用石膏翻模土法自制宽体套件,接缝处还能看到手工打磨痕迹。

上海车展:一男子持三维扫描设备对展车数据采集,上汽大众回应-有驾

更夸张的是,某技术论坛置顶帖教授如何用单反相机矩阵拍摄,通过开源软件生成三维模型。

行业内部人士透露,民间改装数据交易早已形成灰色产业链。

某改装件加工厂老板坦言:“我们常从海外买拆车件扫描,但国内新车只能靠‘现场作业’。

他展示的聊天记录里,多个改装团队共享着不同车展的“作业攻略”。

这场风波甚至惊动了传统改装强国。

日本某知名改装杂志连夜发布特辑,对比中日玩家获取数据的途径差异。

文中特别提到:“中国消费者对新品的饥渴度,正在催生独特的技术突围方式。

舆论场的撕裂:谁在纵容这场“赛博盗窃”?

微博话题该不该原谅扫描车展的人下,23.6万投票者分成三大阵营。

42%认为“技术无罪,车企应开放改装数据”;35%谴责“这是盗窃创新成果”;剩余23%调侃“建议车企直接卖扫描服务”。

知乎热榜问题“如何评价上汽大众的处理方式”中,获赞最高的回答来自前4S店总经理。

上海车展:一男子持三维扫描设备对展车数据采集,上汽大众回应-有驾

他披露:主机厂早就掌握民间扫描行为,默许态度实为培养改装后市场。

“原厂件利润比改装件高5倍,但需要先让消费者上瘾。 ”

抖音上的情绪更加直接。

一条“我也想去车展扫新车”的玩梗视频收获12.8万点赞,拍摄者手持玩具扫描枪对准自家轿车。

次日,该视频创作者主页突然出现某扫描设备品牌的广告合作声明。

这场围绕三维扫描仪、未上市新车和握手言和的罗生门,暴露出汽车行业残酷的现实:

消费者对个性化改装的渴求,正在突破传统商业模式的边界。

当技术宅男用激光丈量车壳曲线时,他们扫描的不仅是钢板弧度,更是车企与用户之间的信任鸿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