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去年这个时候,你要说凯美瑞双擎这种理财产品,有朝一日会沦落到在4S店里吃灰,销售看它的眼神,就像看一盘馊了的隔夜菜,我是不信的。那会儿提车还得意思意思,现在直接优惠四万多往你脸上甩,你还得摆出一副“我再考虑考虑”的表情。这世界变化太快,就像龙卷风,把丰田本田这些老牌神仙的裤衩子都给吹飞了。
广州的朋友上礼拜去逛店,想看看雅阁油混,销售小哥直接两手一摊,说哥你别看了,这玩意儿厂家都不生产了,属于是时代的眼泪,再问就是停产绝版,要不您看看我们这边新到的纯电?那一刻,我朋友感觉自己像是揣着大哥大去问哪里能买BP机,空气中充满了快活的尴尬。
这就是现实,一个赤裸裸的、不讲武德的现实。所有人都以为汽车市场是场体面的存量竞争,大家坐下来喝喝茶,你降八千,我送个脚垫,你好我好大家好。但国产插混,尤其是比亚迪这帮狠人,用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去他X的体面,老子不活了,你们也别想好过。这不是请客吃饭,这是掀桌子。如果说之前小米造车是把饭桌上的蛋糕端走了,那比亚迪的DM-i和后面跟着的一群小弟,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走的时候还顺便把餐厅给点了。
这一切的根源在哪?一张绿牌。
你别笑,这玩意儿就是一张通往新世界的任意门,一张BUG级的开局装备。在北京上海这种地方,一张蓝牌的价值,有时候比车本身都贵。油混车主还在那边苦哈哈地摇号,拜佛烧香求中签,这边插混车主已经哼着小曲儿上好牌了,购置税还给你免了。这叫什么?这就叫降维打击。你还在新手村辛辛苦苦打史莱姆,人家直接就是GM后台调出来的满级神装。
我作为一个被油价反复蹂躏过的中年人,对这种不公平有切身的体会。我那在杭州的表哥,以前开个油车,天天计算上班路线,哪条路不堵,哪个加油站有优惠。现在他同事换了辆宋PLUS DM-i,通勤成本直接打骨折,每天在公司群里晒那个比外卖还便宜的电费单。最骚的是,人家周末还能纯油跑长途,一点焦虑没有。油混呢?对不起,你两头的好处都占不到,只能卡在中间,不上不下,像极了某些公司的中层领导。
然后就是技术,这是最要命的。过去我们提到混动,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丰田,感觉那就是天,是唯一的真神。丰田自己也这么觉得,抱着那个THS系统,像是抱着一本祖传的武功秘籍,十年了还在那一页翻来覆去。结果呢?比亚迪直接掏出了一本《道诡异仙》,完全不按套路来。发动机热效率干到46%,什么概念?就是你烧一升油,有接近一半的能量都变成了实打实的动力,而不是噪音和热量。这在以前,属于是实验室里才能吹的牛,现在人家直接量产了。
我小区楼下就停着一辆秦PLUS,车主是个大哥,上周杭州天天下暴雨,充电桩都快长蘑菇了,他压根没充过电。纯当油车开,周末带老婆孩子去周边玩了一圈,回来我瞅了一眼他那个仪表盘,亏电油耗2.9L。我当时就一个想法:太阳都要一个趔趄。这玩意儿简直是能量守恒定律的bug。你让丰田那个41%热效率的老古董怎么打?没法打,根本没法打。这就好比你还在用小霸王学习机练习一指禅,人家已经用神经网络开始炼丹了。
最让合资品牌心态爆炸的,是配置。我同学,一个标准的实用主义者,最近提了台吉利的插混,十五万,落地。我坐进去一看,好家伙,那个中控大屏,比我笔记本电脑都大,清晰度堪比IMAX。什么激光雷达、座椅通风加热按摩、后排老板座腿托,全给你安排上。他老婆最满意的就是这个,说这哪是车,这简直是移动的豪华装修样板间。
你再回头看看同价位的丰田本田,那内饰,那车机,那配置,简直是工业废土风。仪表盘还是上个世纪的指针,仿佛在向诺基亚致敬。倒车影像?对不起,高配才有,或者请您加钱选装。整个车里最智能的东西,可能就是那个会闪的危险警报灯。这种对比,就像你拿着现金去买房,一个给你精装修拎包入住,一个给你个毛坯房,还得告诉你这水泥标号高,结实,能传三代。传个鬼啊,大家只想活在当下。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
以前我们总说,买丰田买的是个放心,是个品牌。是是是,奔驰最值钱的也是那个标,特斯拉最值...也还是那个标。这种品牌玄学,本质上是一种用户信仰。你爱一个品牌的时候,你懂的,它的缺点你都能包容。但问题是,当挑战者给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多到你开始怀疑自己的信仰时,这个玄学就要破功了。
国产插混现在干的事情,就是用海量的、让你眼花缭乱的“实惠”,去腐蚀你的信仰。一开始你可能还坚持,“我的车省油、保值、开不坏”。后来你朋友的车不仅比你更省油,还能用电,配置高到像宇宙飞船,价格还比你便宜。几次聚会下来,你坐在自己的“神车”里,摸着那个塑料方向盘,听着那个收音机,你就会开始动摇。你的信仰,在巨大的现实利益面前,不堪一击。
所以,别再扯什么合资油混还有机会了。在一个连县城都有充电桩的时代,在一个所有人都追求“我全都要”的时代,油混这种两头都想沾点但两头都做不到极致的“压缩毛巾”式产品,它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了。它就像当年的功能机,在智能机浪潮面前,唯一的归宿就是博物馆。
现在流传的什么丰田裁员,技术部门变动,我觉得都是必然。这不是某个人的错,也不是某个企业的错,这就是时代。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碾压一切跟不上趟的。最好的商业模式,就是直接把对手的生态位给扬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国产插混选择的是前者,那么合资油混的命运,也就注定了。就问你怕不怕?反正丰田的股东们,肯定是怕了。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